努力爬坑中 作品

第205章 想要亂中取勝的亂想手機

近兩年的手機市場上,國產手機崛起迅速,功能機時代傳統的“中華酷聯”,在手機跑步進入智能機時代的現在,表現似乎都有些拉胯。

 特別是在國家對各運營商定製機進行限制之後,三大運營商對定製機業務進行收縮,導致許多原本靠定製機出貨的品牌生存處境一下艱難了起來。

 “中華酷聯”算是在運營商定製機上吃到了紅利的,面對運營商的收縮,中星認為這只是暫時情況,並未進行調整,而且由於今年來4g的普及,中星的重心都放在了基站和設備上,導致其手機業務急劇萎縮。

 華威則是看到了天工科技的成功,也選擇了芯片自研,當然,完全從零開始難度較大,所以華威選擇了購買Arm的公版芯片進行再研發,就在去年,其自研的海絲芯片終於流片成功。

 基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華威在集結重兵研發出自己的芯片之後,第一時間應用在了自己的品牌手機上,效果麼,未進行充分測試的結果就是芯片由於配套不完善,導致無法發揮出理論上的全部性能,而且由於主板設計原因,導致發熱嚴重。

 這顆代號“k3v2”的首款量產型自研的海絲芯片,使得華威手機投訴嚴重,“頻繁死機”“發熱嚴重”“系統卡頓”,讓從定製機轉型建設品牌的華威損失慘重,市場份額下跌嚴重。

 至於酷牌手機,命運更是多舛。

 創立於1993年的酷牌手機,在功能機時代依靠雙卡雙待以及深度綁定運營商,巔峰時出貨量全國第一。

 在2008年,酷牌手機遇到了第一次危機,因為天工科技的強勢崛起,國內手機,特別是功能機銷量急劇下跌,當年酷牌全年營收下跌21%,淨利潤更是下跌超過140%,全年虧損7610萬港幣。

 2009年,創始人郭德營大膽轉投安卓陣營,派出了500名研發人員進駐東莞,進行了為期200天的封閉開發,推出了供三大運營商定製的智能3g手機,最終,酷牌在當年實現扭虧為盈,全年利潤高達2.4億港幣。

 到2013年,酷牌達到巔峰,全年共推出58款安卓智能手機,國內手機份額排名第三,僅次於天工和四星,總銷量躋身全球第六大手機制造商,當年營收達到196億港幣,同比增長36.4%,淨利潤達到3.48億港幣,同比增長7.4%。

 只是,酷牌的巔峰如同曇花一現。

 2014年,隨著運營商定製機的縮減,酷牌也開始重建品牌,一年的時間裡,連續推出“大神”“ivvi”兩個子品牌,原規劃大神主攻線上,ivvi佈局線下,酷牌定位高端。

 但是,由於事先並未進行詳盡的產品線規劃,導致各子品牌各自為戰,而且相互之間由於價位區間重疊導致互相爭搶客戶,酷牌的市場份額斷崖式下跌。

 到了2014年年底,旗下的“大神”與36圈公司合資,成立了新的公司36大神。

 而今年,隨著大米等新的國產品牌的崛起,酷牌的日子更加難過,已經傳出消息,酷牌方面正在跟樂士方面接觸,不排除被樂士收購的可能。

 “中華酷聯”四大傳統國產手機品牌中,日子過得不錯的,眼下也就是亂想了。

 在收購了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之後,2014年,亂想手機正式成為世界第四大手機制造商,在國內,市場份額也迅速攀升至第二名,將四星踩在了腳底下。

 作為老牌的硬件廠商,亂想在手機市場的營銷方面一向給人感覺沒有踩在調子上。

 縱觀國內頭部手機品牌,天工科技主打科技感,從裡到外,從軟到硬,全部自研自產,其高端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在引領世界智能機發展的方向。

 一直強調“貿工技”的亂想,自然不會走這條路。

 而以大米為代表的“造機新勢力”,則是在新媒體社交網絡營銷方面玩出了各種花兒。

 亂想集團的Ceo楊遠青,似乎只看到了大米等新近崛起的品牌在新媒體社交網絡營銷方面得到了消費者們不錯的認可,卻沒有看到,這些“造機新勢力”,其“粉絲”並不是僅僅只是通過所謂的營銷手段聚集而來的。

 造機新勢力們,每個品牌都有其獨特的“抓手”,如同大米,其切入點就是“極致性價比”,產品端從始至終都貫徹著這一理念,為了營造“親民”的品牌印象,除了價格,其基於安卓的深度定製ui,更是以對“粉絲”需求有求必應著稱,高峰時期,甚至於能達到隔天更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