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爬坑中 作品

第121章 設戰略遏制大企業病 瞅時機大賺米國美金(第2頁)

 在給高盛發郵件的41分鐘後,高盛回覆:“我們不同意這筆交易”。在被問及原因時,高盛的回覆一如既往的冷酷、精明又模糊“我們的交易臺希望仍然與hayman做對手方,我們不希望和貝爾斯登做交易”。

 貝爾斯登的掌舵人阿蘭老爺子親自給高盛的Ceo打了電話,僅僅過了16分鐘,高盛便對外改口稱同意了此次交易。

 儘管金額很小,時間很短,但是,“高盛不願意再和貝爾斯登做對手方”和“貝爾斯登遭遇流動性危機”這兩條消息開始在市場上不脛而走。

 流言使得情況迅速急轉直下,3月12日,seC通知貝爾斯登,需要額外繳納來自142個衍生品對手方的累計11億美元的額外保證金。

 當天,來自repo市場的幾家最大的貨幣基金正式通知貝爾斯登,從第二天開始,他們就不會再繼續跟貝爾斯登繼續做repo融資了。

 3月13日,貝爾斯登的repo融資中,有140億美金已經無法繼續操作了,哪怕是以國債作為抵押也不行,貝爾斯登的管理層無奈的通知了董事會——貝爾斯登可能要不行了。

 當repo市場拋棄一家投行的時候,投行的死亡是極其迅速的,無論它之前的流動性儲備看起來是多麼的充裕,到了3月13日晚上交易結束,貝爾斯登的現金儲備已經從一週前的180億美金迅速下滑至20億美金。

 如果沒有資金注入,貝爾斯登將在第二天面臨無法兌付的局面,也就是說,它將在十幾個小時以後猝死在所有投資者面前。

 貝爾斯登的阿蘭老爺子請求jpm提供一筆300億美金的緊急貸款,但是被jpm無情的拒絕了。

 迫不得已的阿蘭只能再次向米聯儲求助,直到深夜近12點,保爾森終於同意,由米聯儲通過jpm向貝爾斯登提供一筆129億美金的緊急貸款。

 即便如此,3月14日,三大評級公司幾乎同時下調了貝爾斯登的評級,當天貝爾斯登的股價大跌47%。

 袁旭一直在關注著米國那邊的情況,操盤的團隊也已經早早趕了過去就緒了,就在3月14日,貝爾斯登的股價再次大跌,股價已經來到了1美金,市場拋單不斷。

 袁旭卻在此時要求團隊全力掃貨,貝爾斯登的股票,有多少掃多少,雖然團隊中的專家們認為此時掃貨貝爾斯登風險極大,但是在袁旭的嚴令之下,依然忠實的執行了老闆的指令,5億美金很快就消耗殆盡,並沒有給貝爾斯登的股價帶來絲毫變化。

 袁旭只記得貝爾斯登最後是被jpm收購了,股價飆升十幾倍,但是具體時間和價格卻是無法確定,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做不到在最低點掃貨最高點出貨,總歸是能保證掙個幾倍的利潤吧?

 與此同時,阿蘭老爺子和貝爾斯登的管理層們,在整個週末的工作,就是在為貝爾斯登尋找買家。

 找來找去,最終發現,有能力在48小時內敲定交易的,也只有jpm了,原因是jpm是貝爾斯登repo交易的清算行,每天都在評估貝爾斯登的資產價值,對貝爾斯登目前的財務狀況是一清二楚。

 一直到3月16日週日,jpm才通知米聯儲,如果米聯儲願意提供一些幫助,jpm願意收購貝爾斯登。

 得到消息的米聯儲當然不敢怠慢,當天就再次動用13(3)條款,成立了一家名為maiden Lane LLC的spv。這家spv中11.5億美元劣後資本金由jpm出資,米聯儲提供299.7億美元優先級貸款,用來收購貝爾斯登賬面上一些“問題”資產。如果這些問題資產最終成功出售或變現,那麼米聯儲可以賺取一些利息;但如果損失額度超過11.5億美元,則米聯儲將承擔信用損失。

 週日晚,maiden Lane設立完畢,jpm正式宣佈以2美元/股收購貝爾斯登。實際上,jpm最初出價是4美元/股,但被政府和米聯儲強行壓低至2美元,理由是不希望貝爾斯登的股東獲得任何可能帶來“道德風險”的收益,更不希望給公眾一種政府在“用納稅人的錢救助大型投行股東”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