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午天 作品

第14章 (7)長長的列車(第2頁)

 李隆基也是如此考慮的,但他是皇帝,需要講究平衡之術,李林甫為相多年,朝中都是他的勢力,有必要打壓一下。

 李隆基假裝認真思考再三,才說道:“我大唐糧食一直不足,全靠南方接濟,朕以為保證巴蜀之地為上。”

 李林甫見皇帝發話了,拱拱手,默默退了回去。

 楊國忠趾高氣揚地對赤多朗察說:“爾等可曾同意在劍南道以西后退五百里?”

 這是昨天赤多朗察和楊國忠定好的計策,怎麼能不同意,故意躊躇一陣子,才說道:“便依楊相公之言。”

 赤多朗察心中所想的是吐蕃地勢較高,就是在劍南道以西后退幾百裡也沒關係,將來吐蕃大軍一個俯衝就全部拿了回來。

 大家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最後定下的和約是:吐蕃每年獻給大唐牛羊各一萬頭;吐蕃在劍南道以西后退五百里;吐蕃送赤瑪丹郡主入唐;大唐快馬加急撤回軍隊,雙方不再互相征伐。

 退朝後雙方具體辦事人員又在措辭上爭吵半天,這才最後定了下來,赤多朗察在有吐蕃贊普親筆簽署和璽印的空白紙上寫下條約,然後交給了大唐官員。李隆基也親筆簽署了和約並蓋上玉璽。

 李隆基甚為得意,這可是留名青史的大事。一切事務處理完畢後就來到南燻殿,對在一旁伺候的高力士說道:取酒來,再叫一班歌舞!”高力士連忙照辦。

 不一會兒歌舞俱起,李隆基獨坐上面飲酒觀看。

 然而,看了一陣子,李隆基卻覺得意興闌珊。平時都是和楊玉環在一起的,而今卻是獨自一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他年紀漸高,竟然對楊玉環有了一種依戀之情。

 高力士在一旁察言觀色,自然知道李隆基的心思,連忙上前說道:“聖人,昨日已將楊貴妃遣送回府,想必已經悔改,是否接了回來?”

 李隆基正要同意,忽然轉頭一想,昨天送走今天接回,肯定會讓她更加驕縱,便恙怒道:“不接!”然後將酒杯子擲在案上,徑直回寢室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