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薩爾滸之戰(第3頁)

 明朝劉綎所率的東路軍因山路崎嶇,行動困難,未能按期進至赫圖阿拉。

 因不知西路、北路已經失利,仍按原定計劃向北開進。

 努爾哈赤擊敗馬林軍後,立即移兵,迎擊劉軍。

 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三月初三,為全殲劉軍,努爾哈赤採取誘其速進,設伏聚殲的打法,事先以主力在阿布達裡崗(赫圖阿拉南)佈置埋伏,另以少數士兵冒充明軍,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號,持著杜松令箭,詐稱杜松軍已迫近赫圖阿拉,要劉綎速進。

 劉綎信以為真,立即下令輕裝急進。

 三月初四,明軍東路劉鋌軍從寬奠出發時,後金東邊的人民都躲避到深山老林中去了。

 劉鋌率軍一路上攻佔山寨,將瘸子、瞎子等不能動的人殺死,一路向前進軍。

 劉綎先頭部隊進至阿布達裡崗時,遭到伏擊,兵敗身死。努爾哈赤乘勝擊敗其後續部隊。

 南路潰逃

 楊鎬坐鎮瀋陽,掌握著一支機動兵力,對三路明軍沒有作任何策應。

 及至杜松、馬林兩軍戰敗後,才在三月初五,慌忙傳令李如柏軍回師。

 李如柏軍行動遲緩,僅至虎攔崗(在清河堡東)。

 當接到撤退命令時被後金哨探發現,後金哨探在山上鳴螺發出衝擊信號,大聲呼噪。

 李如柏軍以為是後金主力發起進攻,驚恐潰逃,自相踐踏,死傷1000餘人。

 朝鮮軍隊元帥姜弘立率領剩餘的五千兵下山來投降,後金設宴款待他們之後,將他們釋放回國,並且修書給朝鮮國主光海君。

 戰爭結果

 薩爾滸之戰以明軍的失敗、後金軍的勝利而告結束。

 這次戰役,明文武將領死亡310餘員,軍士死亡餘人,陣失的馬、騾、駝共餘匹。

 此戰之後,後金軍乘勢攻佔開原、鐵嶺,征服了葉赫部,酋長金臺吉、布揚古被殺死,餘部俱降建州。

 朝鮮王朝的光海君於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農曆五月,派遣使者去後金致謝,從此對後金與明朝採取中立政策,直至後來仁祖反正。

 明軍主帥楊鎬兵敗之後立即引咎辭職,後被拘押,崇禎二年(1629年)被處決。

 杜松與劉綎已死於戰場,馬林也於3個月後在開原戰死,明軍四路主將四人已失其三,僅有李如柏始終未遇敵,但在戰役之後數日即為言官彈劾。

 一年半後遼事更壞,此事再被提及,李如柏自殺以明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