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夷陵之戰(第2頁)

 相持

 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

 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

 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由於開始遭到吳軍的扼阻抵禦,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

 在吳軍扼守要地、堅不出戰的情況下,蜀軍不得已乃在巫峽、建平(今重慶巫山北)至夷陵一線數百里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

 為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

 孫桓是孫權的侄兒,所以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但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避免了分散和過早地消耗兵力的行為。

 夷陵之戰

 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

 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先遣吳班帶領數千人於平地立營,到陣前辱罵挑戰。

 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

 後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

 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

 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

 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

 六月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

 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

 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反攻

 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並進的作戰方針,陸遜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

 為此他上書吳王孫權說:交戰之初,所顧慮的是蜀軍水陸並進、夾江直下。眼下蜀軍舍舟就陸,處處結營,從其部署來看,不會有什麼變化。

 這樣就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蜀軍,當無困難。

 孫權當即批准了陸遜這一由防禦轉入反攻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