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孝公

蘇玥看著評論區,說:“那麼關於春秋的故事咱們就先說到這裡了,咱們來看看戰國七雄吧!不過戰國七雄是固定的七個人哦!”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盪不安、英雄輩出的時代。

在這個時期,七位傑出的國君脫穎而出,他們憑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帶領各自的國家在諸侯割據的亂世中嶄露頭角。

這七位國君,便是戰國七雄的霸主。

戰國七雄霸主是秦孝公、魏文侯、韓釐王、趙武靈王、楚宣王、燕易王、齊宣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

我寄相思與明月:哈哈哈哈哈!不過說真的,這個這七個人雖然說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國家是可以的

晚寧睡不著吖(管):非常同意!

彘兒快到碗裡來:哎,趕緊繼續吧!

.........

蘇玥看著評論區,說:“那我們就先來看看青山松柏的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嬴姓,名渠梁,亦稱秦平王。

秦獻公之子,秦惠文王之父。

戰國時期的秦國第二十五位國君。

秦孝公二十一歲時即位,頒佈“求賢令”,吸納天下各國人才,並招攬到商鞅等大才,秦孝公積極支持商鞅變法,經過商鞅的改革舉措,使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為後來的統一六國開闢道路。

前346年,秦孝公在秦國確立了封建制度。

前341年,秦軍攻打魏國西鄙。

次年,秦孝公在商鞅策劃下復攻魏,欲據河山之固,東向以制諸侯,成帝王之業。

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安葬於弟圉。

秦孝公較為徹底的完成了對秦國的封建體制改革和封建制度的完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為其後代秦始皇嬴政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而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步。

........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啊啊啊啊啊!就是說為秦國瘋狂打call

霧都不予:對啊!秦國牛批!

雲中誰寄錦書來:還是那句話,秦國一出來我就知道贏家就出來了!

親愛的你別走:沒辦法,人家姓嬴!

........

蘇玥看著評論,說:“好啦,咱們來看看秦孝公的事蹟吧!”

求賢納才

秦孝公繼位時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後文公、韓昭侯、趙成侯並立。

當時黃河和崤山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併。

戰國六雄中,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

魏國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從鄭縣(今sx省華縣)沿洛河北上修築長城。

楚國自漢中郡往南,佔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

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同年,秦孝公兩路出兵,向東圍攻陝城(今sx省韓城市),向西進攻西戎,斬殺西戎獂王。

而趙、韓兩國也趁秦孝公繼位未穩之機率軍攻打秦國。

秦孝公二年(公元前360年),周顯王派使臣送來祭肉。

河西之戰

收復河西失地,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是秦獻公、秦孝公兩代國君的願望。

早在秦獻公時期,秦國與魏國為爭奪河西地區發生多次戰爭,其中秦國在洛陰(今sx省大荔縣西南)、石門山(今sx省yC市西南)、少梁(今sx省韓城市西南)三場戰役中取得勝利。

經過商鞅兩次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強大,具備了收復河西地區的能力。

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趙國入侵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漆及富丘(均在今hen省長垣縣)兩地。

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出兵助衛,包圍趙都邯鄲(今heB省邯鄲市)。

秦孝公趁魏軍主力出擊之機,派軍隊偷襲魏國,進攻魏河西長城重要據點元裡(今sx省澄城縣南),大敗魏軍,殲滅守軍七千人,並佔領少梁。

同年,秦孝公命公孫壯率軍攻打韓國,包圍焦城(今hen省三門峽市西),但沒有攻克,佔領上枳、安陵(今hen省鄢陵縣北)、山氏(今hen省新鄭市東北)並築城,插入魏、韓兩國交界地區。

戰國形勢

秦孝公九年(公元前353年),齊軍與宋國景敵、衛國公孫倉所率部隊會合,圍攻魏國的襄陵(今hen省睢縣)。

此時魏軍主力已攻破趙國首都邯鄲,但在桂陵之戰被前來救援趙國的齊國軍隊擊敗,楚宣王也派大將景舍率兵救援趙國,奪取了魏國睢水、濊水之間的土地。

秦孝公趁魏國國內空虛之機,於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為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今sx省夏縣西北)。

魏惠王急忙派軍隊在上郡要地固陽(即定陽,今sx省yA市東)以東修建崤山長城(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以阻止秦軍的進攻。

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圍並佔領固陽。

秦魏講和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調用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

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

魏國陸續與各國和談後,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奪回安邑幷包圍固陽。

為爭取時間在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秦孝公於前350年與魏惠王在彤地(今sx省華縣西南)會盟修好,緩和了兩國緊張的關係。

魏惠王以朝見周天子為名,召集泗上十二諸侯舉行會盟,圖謀攻秦。

秦孝公下令加強防守,並採納商鞅“尊魏為王”的策略來改變魏國進攻秦國的意圖。

秦孝公於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派商鞅遊說魏惠王,勸說他除了號令宋、衛、鄒、魯等十二個小國外,還要向北聯合燕國,向東攻打齊國,迫使趙國屈服;向西聯合秦國,向南攻打楚國,迫使韓國屈服,這樣霸業可成。

商鞅還建議魏惠王順從天下之志,先行稱王,再圖霸業。

魏惠王聽從商鞅的遊說開始稱王,按照天子的規格大建宮室,製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並召集各小國參加逢澤(今hen省kf市)會盟,秦公子少官和趙肅侯也應邀參加,諸侯會盟後又前往朝見周天子。

魏惠王僭越禮制的行為引起了齊、楚等國的憤怒,諸侯紛紛倒向齊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