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菱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三章 萬曆中興(二)(第3頁)

 霧都不予:哈哈哈哈哈,雖然當時,你禮貌嗎?

 雲中誰寄錦書來:只能說治理朝政張居正合適,但是你要是說帶娃,張居正不靠譜

 我寄相思與明月:對啊,所以說教太子也是一個技術活兒

 晚寧睡不著吖(管):你要是這麼說就讓我想起來了太子殺手李綱了

 雲中誰寄錦書來:唉,李綱對每一個太子都勸了,可惜沒有一個聽他的

 霧都不予:誰說不是呢!不過要是說朱翊鈞擺爛的主要原因還是國本之爭吧?

 鬱郁斯寧:???國本之爭說什麼?

 晚寧睡不著吖:此次請@玥玥

 .......

 蘇玥看到了評論,說:“國本之爭啊,只能說荒謬且離譜!”

 國本之爭又稱爭國本,是指明朝明神宗冊立太子的問題,由於中國古代歷來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所以被稱為國本之爭。

 當時有兩派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所生)爭奪太子之位。

 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然而明神宗不喜歡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卻加倍寵愛鄭皇貴妃,並且有意立其子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卻受到大臣與慈聖皇太后極力反對。

 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

 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皇長子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

 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

 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后病逝,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

 至此,前後爭吵達15年,無數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鄭貴妃悒鬱不樂、整個帝國不得安寧的“國本之爭”,才算告一段落。

 爭國本的官僚多是後來的東林黨人,因此它又是東林黨爭的一項內容。

 國本之爭,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絕,他感到自己雖貴為天子,而終被群臣所制,最終和大臣鬧掰,逐步對朝政失去興趣,開始怠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