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屈原(第2頁)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山川無極,情理實勞。金相玉式,豔溢錙毫。”

 洪興祖《楚辭補註》:“屈原,楚同姓也。同姓無可去之義。”“同姓兼恩與義,而屈原可以不死乎?”“楚無人焉,屈原如去國,則楚必從而亡。”“屈原雖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爭強諫,死猶冀其感。”“雖死猶不死也。”

 李白《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蘇軾:“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朱熹《楚辭集註》:“託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於楚焉;亦仁之至,而義至盡也。”

 梁啟超:屈原是“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蘇玥說:“屈原作為浪漫主義的源泉,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推崇。可惜啊,這樣偉大的人物居然有人想要搶。”

 不許人間見白頭:小西巴就是偷國,什麼也想偷。

 我寄相思與明月:小西巴是偷,小霓虹是搶,真不愧是好兄弟啊。

 晚寧睡不著吖:哎,如果端午節讓別人申遺成功

 霧都不予:屈原這一生,豐功偉績與他無緣,但他的文字所承載的高貴情懷,早已融入民族的血液中。當我們遭受挫折,面臨苦難時,屈原就站在我們身邊,告訴我們,路,該怎麼走。

 矛盾共同體:屈原啊,他的一生浪漫風流,品德高尚,美的不似凡人。

 ……

 戰國時期

 屈原看著天幕,突然就笑了。浪漫主義的源泉嗎?挺好的,至少有人記得他。

 他看著自己手邊的竹簡,上面“離騷”二字非常明顯。他想起來了評論區裡面抱怨《離騷》困難的,不禁笑了一下,那就再多寫一點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