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yu續 作品

第1901章 大同村是一次探索

關於如何能讓國家富強、社會和諧、百姓安居樂業、人民豐衣足食,華夏曆史上無數仁人志士無不殫精竭慮,苦思冥想,以求其一出路。

 然而,卻無一例外地都失敗了。不客氣地說,那是因為他們都沒有明白一件事實:那就是,只要是人,孔子口中的那個沒有私心,沒有罪惡的大同世界,終究只會是理想,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當然你把人都殺光也是可以的,但是那時候,已經沒有人的社會,還有追求的必要嗎?那樣的社會還可以被稱為社會嗎?

 大同村的事情,葉楓很清楚是誰做的。那是黃帝用人道領域的力量,強行將人們心中惡的所有方面都抹除,只留下向善向好的一面。這個是黃帝的想法,他認為,人們要想安居樂業,社會要想穩定,就必須沒有惡。因此,大同村可以認為是,黃帝對於實現美好世界的一次探索。

 但是現實情況看到了。你很難認可那樣的社會狀態,尤其是那種為了所謂的“仁義”,而漠視生命的冷漠。

 之前我們說過一件事,有善必有惡,善惡相生的道理。但是那不是說,為了社會穩定而不去除惡務盡,故意留壞人的性命。“善惡相生”中的“惡”指的不是惡人,而是人心中的惡念。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標尺,所以任何事物都是需要對比的。而道德仁義也是如此。

 道德仁義是沒有什麼標準。儒家一直試圖去找到道德仁義的標準,比如父母死後必須守孝三年,少一天就是不孝。那麼舉個很老的例子,我他媽就父母死後去守三年,而在他們活的時候,我就不管他們死活,但是按照儒家的標準我就是“大孝子”。這個只是簡單的舉例。一旦定下了明確的標準,就代表了有“空子”可以鑽。你可以打補丁,但是最後的結果就是補丁越打越多,漏洞也是越補越多。

 於是儒家一直追求道德標準的下場——就是培養出了一堆偽君子。而道家噴儒家——“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罵的就是這個方面。

 因此,再次強調,道德仁義是沒有什麼標準的,因為它是個通過比較而得來的概念。也就是說“道德”是通過和不道德的修為進行比較之後,才得出的詞。如果單單隻論道德,而不講缺德。沒有了對比,那是根本就沒有意義。

 更何況,我們之前就說過,道德只有在有選擇、有對錯的情況下才能體現,若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講述“道德”都是無稽之談。

 就像剛剛大同村裡,那兩個少年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所謂仁義,居然真的要去將老人一分為二,而老人居然也認為自己應該死,居然還是捨生取義。何等的可笑。這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私心沒有惡念,沒有了對比,所以他們根本就無法意識到,殺人就是惡,但是他們都不認識!!而且又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他們所追求的“仁義道德”根本就不存在。那就是在單純的殺人,還是沒意識到自己錯的殺人,自以為天經地義的殺人,這個難道不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