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催科虐民

過了幾天縣衙組織了以官差為主地方士紳家丁為輔的催科大隊。對於即將發生的民變官府也是有一點預見性的,所以才組織了這個豪華陣容,平常官差下鄉徵稅都只是帶個棍子就行了這回每名官差包括協從人員都配了腰刀。

 只要有敢不從的就抓起來狠狠的打,敢帶頭鬧事的就以圖謀不軌為名直接就地正法!

 楊家的勢力範圍不僅僅侷限於上楊莊,而是以上楊莊為中心的方圓十幾個村子都歸他管。這十幾個村子七成以上的土地都在楊家名下,剩下的兩成在像齊財主這樣的小地主手中再剩下的一成則歸普通百姓所有。

 古話常說皇權不下鄉實際上這話對也不對,在大明朝縣級以下沒有官府的行政機構處於鄉紳自治狀態。但你要說“皇權不下鄉”也不對,官府照樣能對下面徵稅收糧派徭役怎麼能說“皇權不下鄉”呢?只能說是“皇官不下鄉”!

 鄉紳一樣擁有著大明朝的功名,在大明朝的功名的加持下這些鄉紳才能在地方上兼併土地橫行鄉里魚肉百姓。鄉紳作為統治基礎實則為大明朝皇權的延續。

 在古代沒有衛星測量技術也沒有計算機的大數據支持,朝廷的戶籍黃冊和魚鱗圖冊裡面信息沒有實時更新基本上跟廢紙差不多。而地方官府自己的一套白冊雖然要比朝廷的黃冊要精準許多但也是多年才更新一次,裡面的內容也只是僅供參考。

 真正掌握著真實地方人口數據和田畝信息的則是在士紳家賬房裡的賬冊上,士紳要根據這些信息來收租子自然不會弄虛作假。再則要配合衙門來派徭役徵錢糧也需要一個真實的數據支撐,否則的話從中牟利都找不到地方下手。

 ...

 上楊莊楊家大院內。

 由於王鐵在劫掠楊家的時候刮的太乾淨,不僅搶走了楊家所有的糧食和金銀財寶甚至連門板瓦片都沒放過一起給弄走了。

 但楊家的財產並沒有全部放在楊家大院中,王鐵劫走的只是一部分浮財而已。楊家的大部分財產都是以田地、宅院、店鋪為主,尤其是楊家放在外面的印子錢才是楊家的大頭資產。

 當楊家遭了這一劫後果斷變賣在城中的店鋪、宅院並損失部分利息提前收回銀子錢來回籠資金,回籠的這批資金部分用於撫卹被王鐵幹掉的家丁和修繕楊家大院,其中的大頭則被楊家拿來招募人手在短時間又給拉起了一支三四十人的家丁隊伍。

 楊家新招募的家丁換上衙役的差服一人配一把腰刀加一根棍子,這些家丁們東倒西歪的在院內站成幾排等著上面一聲令下便出發搞錢。

 而負責下鄉徵稅的幾名官差則是坐在楊家客廳內喝著茶和楊家次子管家聊著天,楊老太爺的身份地位高這些胥吏還不夠格讓他來接待,所以就讓兒子和管家招呼這些胥吏。

 官差諂媚的對楊家次子說道:“二少爺,您就說個數吧,徵多少?”

 楊家次子沒有搭話轉臉對管家說道:“老吳,衙門給咱們下的公文是多少來著?”

 管家聞言說道:“好像是每戶一石軍糧、二十五兩銀子的軍餉!”

 聽到管家這話坐在屋內喝茶的幾個官差有些繃不住了,心想別的士紳最多也就是翻個四五翻你們家倒好直接就是翻個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