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聚義(上)

官差經過幾天的下鄉掃蕩終於將縣衙的糧庫給囤滿了。張鬥耀看著滿滿的官倉很是滿意。於是向西安府上文表示今年能將澄城縣幾年欠稅補齊。

 在官差走後澄城鄉下就有一夥不明身份的人在四處活動。這群人走街串巷的打探消息。

 “趕緊回去稟告掌盤子澄城即將大變!讓掌盤子早做準備!”

 “屬下領命!”

 這群人便是布王二散佈在同州及其所領各縣的探子,其目的就是打探情報來選擇起事地點。現在還只是天啟七年陝西局勢並沒有後來像後來那樣成燎原之勢,所以選擇起義就不能太倉促否則必然失敗!這畢竟是掉腦袋誅九族的買賣還是要穩妥一些。

 自從劫了張縣丞家後布王二靠著弄來的五百石糧食招募了三百多流民全部都是精壯!外加其家眷總共一千多人全部駐紮在麻陂山。

 這個地方位於澄城縣以北延安府以南屬於是倆府交界之地,如果延安府出兵剿就往西安府地界去如果西安府來剿就往延安府方向去。選在這裡紮營就是為了方便跑路,畢竟大明的官府對於不是反賊的土匪大多數都是驅出地界就完事。

 山中由三百名流民組成的義軍正在熱火朝天的操練著吶喊聲響徹山谷,一眼看去還算是整齊劃一一招一式像那麼回事。但如果讓一個朝廷正規軍出身的軍官瞧到絕對會嘲笑這練的是什麼玩意。

 這也是沒有辦法義軍中基本上全是種田出身別說當過兵就連練武都沒人練過。得虧布王二當年去外地販布為了防身學了一招半式,這才能操練一下要不然連這一招半式都沒有。

 大明軍中大多數是五日一操少數精銳三日一操,這麼幹主要是為了節省糧食。畢竟人一旦運動就會大量消耗食物以明軍的後勤能力和大明的財政情況肯定是不允許。在缺糧缺餉嚴重的地方有的甚至連五日一操都做不到!

 而在布王二這居然是兩日一操!沒別的就是糧食多!五百石麥子大概是七萬五千斤磨成面就是六萬斤面外加幾百斤的麩子。

 布王二給義軍士兵每天是一斤面的標準大概就是十來個大饅頭,而王鐵在白水種田的時候一天是四五個小饅頭一斤面足夠王鐵吃個三四天!而去了澄城討飯後王鐵就更慘了每天只有兩三烙餅......要是知道布王二這每天一斤面王鐵估計半夜三更覺都不睡就衝過來入夥......

 布王二正在練兵場上扎著弓步拿著長槍給士兵們講解著動作要領,就在這時一個小兵跑在布王二耳朵邊耳語了幾句。

 布王二點了點頭傳信的士兵抱拳行禮後退下。布王二臉色紅潤的對著士兵們說道:“弟兄們給我好好的練!今天伙食每人加二兩面!後營老幼每人加一個饅頭!”

 義軍士兵們聞言紛紛單膝跪地道:“多謝掌盤子賞!屬下誓死效忠掌盤子!” 在這個時代效忠只需要加二兩白麵。在義軍士兵們看來這不僅僅是二兩面還是滔天的恩情,官府從未給他們一粒糧食倒是布王二給他們飯吃。這樣的恩用什麼報?自然是以命相報!

 布王二點了點頭滿意的離開轉身來到一處用石塊和木頭臨時搭建的木屋前,只見木屋上掛著一塊牌子上書“聚義廳”三個字。字寫的不咋地,布王二就上過兩三年的私塾自然是不好意思題字,這字是種光道題的寫了好幾塊牌子才選定最滿意的一幅字。條件簡陋也只能湊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