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謀劃

紫禁城內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而陝西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貧民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論是換誰皇帝該交稅的交稅該服徭役的服徭役該逃亡的逃亡該造反的造反....

 任何人造反都是有原因的,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王侯將相。並非一開始都是衝著那把椅子去的大多數就是為了求個活命,比如大明的成祖造反就是怕他侄子做了他。很少有那種帶有特殊情懷去造反的,畢竟人都是怕死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捨得安生日子去玩命。

 布王二家幾代都是商戶靠做布匹生意為生,自從張家出了個縣丞之後將整個白水縣的各種生意全給壟斷其中就包括布匹。布王二曾也抗爭過但一個小老百姓怎麼斗的過縣丞?為此險些丟了性命。

 於是只能往外地去做布匹生意,這十幾年來布王二的足跡走遍了陝西各地。從萬曆朝到天啟朝親身經歷了陝西各地的老百姓從吃飽飯到吃不飽再到沒得吃的這個過程。一路上遇到各種貪官汙吏吃拿卡要的腐敗行徑。在西安看到過高門大戶的公子哥在秦樓楚館內一字千金又在陝北大地見到過饑民人相食.....

 這麼多年的經歷讓布王二內心備受煎熬,雖然他書讀的不多但也明白當官應當為民做主這個道理。可是他見到的官無一人不貪無一人不腐那些官好像就除了搞錢之外就沒別的追求。見到的老百姓就沒一個不窮沒有一個不捱餓的。

 既然當官的不為民做主那他認為自己總得為老百姓做點什麼,但他不知道該怎麼做。

 在某一天和同村的教書先生喝酒的時候,一不小心喝多了說了不少犯忌諱的話。但是沒想到這個教書先生不僅沒有去官府告發他還和他一起說著那些犯忌諱的話,從此以後二人引為至交。

 這個教書先生叫種光道今年四十多歲,是個考了多次都沒考上秀才的童生。沒考上秀才意味著沒有見官不跪的政治特權也沒有個人不服徭役的福利,雖然讀了一肚子書但還是跟個農民沒什麼區別。這些年陝西苛捐雜稅外加天災人禍的根本就沒幾戶人家把小孩送來讀書,這樣一來種光道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不得不親自下地幹活,以至於沒空讀書那就更考不上秀才。

 種種外因的影響下種光道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就在某一天也遇到一個思想獨特的人。兩人一拍即合就做了一個決定——起義!一個出點子一個出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