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九宸 作品

第32章 善惡之辨(二)

公孫盤微笑道:“方兄的觀點確實很有啟發性。首先,在下同意人的行為和思想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教育、家庭、文化等等。

 方兄說,善,從後天教化而來,從世人對善的追求和嘉獎而來。在下完全同意,因為正是人性本善,我們才會追求善良,試問,若是人性本惡,又為何會追尋善,嘉獎善?方兄此話,豈非是自相矛盾?

 將死之際人們表現出善良的一面,這並不是因為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而放下惡意。恰恰相反,因為人們在面對死亡時,內心的恐懼和焦慮被釋放出來,而善良成為了一種尋求安慰和平靜的方式。”

 公孫盤頓了頓,繼續道:“人,乃萬物之長,聚天地之精華為身,人身上的諸多特點,亦反映在天地萬物之中。人之本性,觀天地萬物,可見一斑。自古以來,人便結成部落、族群,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國家。在下觀察世間所有群居的動物,如狼群、蜂群、蟻群、鳥群,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互惠互助。

 狼群中的成員會互相幫助捕獵食物,保護領地;蜜蜂會分工合作,採集花蜜並建造蜂巢;螞蟻會協作工作,組成龐大的蟻群來尋找食物和建立家園;鳥類會形成群體遷徙,以增加生存的機會。

 同樣地,人類也展現出了互惠互助的行為。無論是在家庭、社區還是社會中,人們都願意幫助他人,分享資源和知識。這種互助精神不僅體現在物質上,還表現在情感、精神和道德層面。

 人們願意傾聽他人的困擾和需求,給予支持和關懷;願意為天下蒼生貢獻自己的力量;尊重他人的權益和尊嚴,追求公平正義。

 互惠互助,便是善之本源。在久遠到人還未開化之前,人,便已經有了互惠互助的行為,這便足以說明,人性,本善!”

 公孫盤見狀,嘴角微微勾起,對著方即墨作揖,表示自己已經說完了。

 臺下不少學子聽完都愣住了。

 臥槽,話還能這麼說?

 “說得好!”

 “不愧是名家公孫盤,以如此新穎的觀點,一舉扭轉頹勢!”

 講堂內之內掌聲雷動,這掌聲並非單單獻給公孫盤,同樣也是獻給方即墨的。二人第一輪交手,便已經算是真刀真槍,毫不掩藏的想要將對方幹翻在地。公孫盤不愧是名家之後,而方即墨也同樣不遑多讓。兩人一來一回,已經初顯高手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