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散文的作法(第2頁)

 孫朝陽記得當年機磚廠房改的時候先是讓大家交三千塊買斷單位宿舍,後來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又補交了兩千,這才拿到房產證。當時工廠開工不足,已經處於破產邊沿,他在車間一個月才一百七十來塊,幹一天休息兩三天。先交的三千塊已經傾盡所有,最後補交的兩千簡直就是要了老命。

 此刻看到自己銀行賬戶裡的數字,孫作家心中感慨:有錢真好啊!

 何情乘飛機回杭州了,孫朝陽也開始準備去內蒙古的事情。

 他以前也沒開過培訓班,對於怎麼給學員上課心中沒數,就虛心地坐到悲夫面前請教。

 悲夫同志是老作家,功底深厚,道,什麼叫散文,不外是寫人寫景狀物,抒發情感。確定一個主題,自由發揮。但所有內容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寫,即便撒得再開再遠,最後還得收回來,所謂形散神不散。比如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表面上寫的是白楊樹,寫的是北方的風光,但魂魄卻一直落在白楊樹的堅韌堅強上面,以樹來比喻勤勞勇敢的人民。你在給學員上課的時候,可以從主題上著手講。

 他洋洋灑灑說了半天,孫朝陽笑道:“社長,你這不都是中學生作文的內容嗎,用來培訓作家好像不對勁。”

 悲夫點頭:“其實啊,文章的作法只要完成了中學六年,甚至初中三年語文教育就能學會,其他就得靠自己練筆,靠自己悟。文學看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張稿子一支筆的事情,任何人都能寫上兩筆,好像沒有門檻。其實,這行當很吃天賦。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有天賦,文筆差不要緊,多寫,每天寫兩千字,一年下來總歸是有些模樣。”

 孫朝陽深以為然,問:“怎麼才能看出作者有沒有天賦呢?”

 悲夫:“看細節。”

 見孫朝陽不是太明白,他解釋說:“看作者的細節描寫是否生動有趣,是否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只要能夠做到這兩點,就說明這位作者時有天賦的。文學創作有一句話,細節之中有神在。”

 孫朝陽又問:“那麼,文章中的氣韻呢,曹丕在《典論》中說過,文以氣為先。”

 “氣韻,甚至是氣勢這種東西,你覺得普通作者會有嗎?恕我直言,很多省一級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了很多作品的作家,文章裡都缺這種東西。”悲夫說:“氣勢氣韻是優秀作家和普通作家的分野,比如朝陽你的《暗算》就有一種氣勢。雖然說主角們最終都是悲劇,但很奇怪的是我在閱讀的時候並不感到悲傷和惋惜。反有一種主人公為了理想,盡力發光發熱,盡力燃燒的一往無前。如同黑夜裡的一道閃電,把萬物都照亮了。那是殉道者的光芒,是聖潔的,喜悅的。對,我說的是黃依依。還有你的算篇小說《棋王》,從頭到尾都洋溢著道家的不羈和灑脫,日子雖然苦,但拿得起放得下,自在如意,這也是一種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