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名士風采害人(第2頁)

 遲春早也點頭道:“各位,什麼是悲劇,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個人看。阿炳的純樸和熱情,黃依依的美麗和智慧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他們的毀滅更給人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也正因為是他們的死,更彰顯其為國家和民族的犧牲的偉大。”

 “一派胡言!”一個評價家跳起來:“遲春早,孫三石,你們看看阿炳和黃依依是怎麼死的。阿炳是知道妻子背叛後自殺的,黃依依是和人私通懷孕後被對方妻子毆打,摔死在廁所中。死得極不名譽,死得毫無價值,談得上偉大二字嗎?有的只是荒謬和荒唐。”

 孫朝陽:“這就是人生,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

 遲春早高聲道:“對,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命運,也因為他們的死,更凸顯了世事的無奈。這是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各位都是前輩,肯定比我更清楚這一點。如果連這都要指責,大家不妨先去指責海明威。《乞力馬扎羅山的雪》在場所有人應該都讀過,男主角妻子和人私通,前一刻還是壯美的非洲風光,熱血沸騰的捕獵,還在為感情而痛苦。後一刻,男主角就死於流彈,荒謬嗎,荒唐嗎,毫無價值嗎?”

 《乞力馬扎羅山的雪》是海明威的代表作,短篇小說的高峰之一,影響了無數作家。仔細一想,男主角的死確實很突兀,但正因為如此,卻分外給人震撼。

 一部小說,更夠給人以震撼,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其偉大嗎?

 頓時,跳起來那位評論家說不出話來,悶悶地坐了下去。

 見李老和剛才那位評論家辯不過,又有一個專家站起來:“孫三石,遲春早,《暗算》這部小說的傳遞的思想和價值觀我們可以先不談,就說這部書的結構吧,三個人物三個故事獨立成篇,彼此之間毫無聯繫,只是用了同一個創作背景。只能算是個系列作品,強湊在一起,算不得長篇小說,這一點應該沒疑問吧。因此,我認為,孫三石創作態度有問題,這是一部不成功的作品。”

 這個問題剛才他們已經談過,反覆拿出來說,孫朝陽耳朵都已經生出老繭,心中也煩了:“我認為長篇小說的創作手法是會隨著時代進步讀者的審美變化而迭代的,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說的章回體,筆記體,再到新文化運動學習歐美小說作法,都是在不停發生改變的。文無定法,誰規定長篇小說一定要怎麼寫呢。”

 “說得好。”遲春早接嘴道:“剛才這位同志說孫朝陽的小說不過是使用同一個背景的三部短篇拼湊而成,其實這種寫法自古有之。比如三言二拍,都是一個個短篇小說,有白娘子和許仙,有羅剎海市,有賣油郎獨佔花魁,使用的都是明末清初江南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江南市井文化的背景,全方位的為我們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文化思潮,難道那本書不足夠偉大,難道就因為是短篇小說拼盤就要被大家口誅筆伐?”

 他說發了性,禁不住冷笑道:“各位都是我的前輩,都是國內第一流的文學評論家,恕我直言,你們今天對孫三石作品的評價很不專業,很可笑。說到底,你們其實就是對人不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