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這個春節(第2頁)

 很有意思的一個年頭。

 八十年代春節放三天假期,所以,何情母親初四中午的時候請孫朝陽全家在外面館子吃了頓飯,算是雙方父母正式見面。換前兩天,你想請客,國營大館子也沒有開呀!

 吃烤鴨。

 在全聚德。

 全聚德現在口碑還不錯,味道也行。就是太油膩,其他人還好,都說美味。但孫小小和何情全程就吃了點鴨架熬白菜。

 孫朝陽父母有點拘謹,親家母是知識分子出身,看起來也優雅大方,而且那麼年輕漂亮。相比之下,自己顯得有點土氣。但何媽媽卻好像渾不在意的樣子,不住給二老敬酒,說,首先感謝二老培養出孫朝陽這麼優秀一個兒子,其次感謝孫朝陽對何情事業上的幫助,生活上的關心,第三,感謝親家在百忙中拔冗前來……云云。

 二老也不知道該怎麼說話,只道,一家人,應該的應該的,就埋頭喝酒。

 陳忂是個講究人,這次吃飯自己帶了十五年花雕,請服務員用滾水溫了。又這介紹了酒的來歷,道,魯迅先生在文章裡寫過,清末民初的時候,北京城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差丁衙役都喝黃酒。相比之下,白酒卻上不得檯面。每年冬天,九城內外都是黃酒的香味。另外,喝黃酒得配涮羊肉。於是,每年冬天,口外的牲口販子就趕著羊進城來。都是綿羊,但領頭的頭羊卻是山羊。

 山羊比綿羊聰明,是合格的領導者。山羊的脖子上還掛著一個鈴鐺,做為智慧的象徵。

 不得不說,何媽媽待人接物很大方得體,又風雅,孫朝陽和孫小小兄妹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孫小小,正處於求知階段,竟對陳阿姨大生好感。

 但孫朝陽的父母就懵了,他們說的話自己一句都聽不懂,坐那裡生生地憋出一身汗。孫永福嫌花雕的味道怪怪的,想換二鍋頭,聽到親家母說喝白酒上不得檯面,只能硬生生忍了。然後,被花雕酒的後勁給放倒。

 雙方父母見面後,幾位老人又約著在城裡玩了兩天。

 陳忂出來已經四個多月,想念家中何情的爸爸,就買了飛機票飛杭州。孫朝陽去送,備上了一份禮物聊表心意。

 很快,到大年初十,也到了孫朝陽父母回四川的日子。

 何情倒是懂事,也給二老備下了禮物。送了孫朝陽母親一件羊毛衫,送了孫朝陽父親一雙北京布鞋。

 孫永福特別喜歡那雙北京布鞋,說和合腳,走起來舒服,他準備回家後從車間裡拿點廢舊的輪胎底,讓鞋匠削了,釘上去,怎麼也能穿他兩三年。

 何情微笑道,伯父,這鞋釘了底子就不好看了,以後我每年都會給你買的。

 楊月娥孫永福這次來北京過年的時候大包小包,回家的時候,孫朝陽怕累著他們,索性不買東西,只給他們現金和糧票。對了,母親在離開北京之前,何情又陪她去了一趟積水潭醫院。那兩天,孫朝陽在跟進《暗算》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書的事情,走不開,只能委託何情。

 她們找到那個老中醫,又抓了十幾副藥帶回去。

 何情問醫生,老人回四川以後是不是照方抓藥就行。老中醫卻發脾氣,說,糊塗,我下的藥是要根據四時節氣和病人身體狀況調整的,你這是胡來。這樣好了,讓病人一季度來複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