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好上頭

八二三年,電視機以每年四百萬臺的速度進入千家萬戶,看起來這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但放在十億人口的基數中,根本就算不得什麼。畢竟一臺電視機起步就是三百塊,需要普通工人不吃不喝一年才能攢夠錢。而且,這玩意兒需要計劃,需要電視機票,一般人還真搞不到。

 相比之下,收音機就親民多了。

 當時的廣播已經普及,在城市裡,幾乎每條街的路燈杆上都掛著一隻大喇叭,一到夜裡,裡面就有聲音傳出來,有音樂有評書有小說連播。一直要放到半夜才停,大家剛開始的時候還會聽上幾句,後來只覺得聒噪。

 至於鄉村,則由鄉鎮廣播站牽線入戶,直接把信號送進農民家裡。線是什麼線呢,就是根鐵絲。喇叭是什麼喇叭呢,講究點的是各外面鏤空雕著五角星的木匣子,不講究的,直接把一個喇叭釘門框上柱子上。

 這是公家弄的廣播系統,播出的節目也以中央臺的新聞為主,偶爾會有些文娛欄目。但音響效果實在太差,只能聽個響。像這種公立的電臺,以宣講教化為主,出發點就不是讓你快樂的,卻聊勝於無。

 所以,條件好一些的家庭大多會自購收音機。一是價格合適,二是有無數電臺可以選擇,三是音樂效果不錯。

 先說價格,最便宜的是那種裝二號電池的話匣子,從三塊到五塊一臺不等,體積也小,就一個饃饃大小,可放兜裡隨身攜帶。也可置於掌中,摩挲把玩。稍微貴點的大約小書包尺寸,可用電池也可以用交流電,價錢大約七八塊,外面還有個皮套,皮套上有兩根揹帶,可以胯肩膀上,兩個字“洋氣。”

 最貴的那種十來塊,相當於普通人小半個月工資,算大件,三轉一響中的響就是這玩意兒。這種收音機體積頗大,比起黑白電視小不了多少。最妙的是功能強大,有三個旋鈕。一個是開機和音量鍵,一個是調頻選臺的,另外一個則是用來調節高低音的。沒錯,這就是所謂的立體聲了。

 這種半導體一開機,還有紅紅綠綠的跑馬燈。夜裡你關了燈,扭開廣播,紅紅綠綠,遠遠看去,宛若鬼火,現代化氣息十足。普通中產家庭,大多選擇這玩意兒,牌子也不少,最出名的是紅光。

 當時的廣播電臺很多,上面有中央臺,下面各省還有省臺。大型的國企系統,如鐵路、石油、三大兵團、地礦,都有自己的廣播電臺。至於北上兩家直轄市,區縣還有自己的臺,並面向全國播出,收聽率還不低,沒辦法,那兩座巨型大都市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有這個實力。

 聽眾吃過晚飯,收音機一開,幾十個臺,根本聽不過來。

 說起音樂效果,話匣子和幾塊錢的半導體就不用提了,全當聽個響。但只要上了十塊錢,帶了立體聲,效果瞬間就不同。打開了,聽聽蘇小明,聽聽胡松華,簡直是精神上的無上享受。偶爾還會聽到一段卡拉揚的《田園》,很吵鬧,很煩躁,勞動人民也不買賬,罵罵咧咧換臺了事。

 電視機不普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吃過晚飯,市民們大多會一家人聚在客廳裡,擰開半導體聽上一兩個小時。老人一邊豎著耳朵聽,一邊縫補衣服鞋襪;大人抽菸喝茶打不聽話的娃娃。娃娃在旁邊跳著唱著“小喇叭開始廣播了,小朋友們你們好。”這是一天中全家人難得聚在一起,體會生活中那種靜謐而美滿的小確幸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