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五米 作品

第131章 一切順利孫朝陽(二)(第2頁)

 但問題來了,這本小說竟然有兩個版本的電影。一個是八一廠的,一個是北影廠的,還同時被選送評獎。也就是說,兩人之間必須死一個。

 評委也是頭疼,只能把兩部片子一項項對比。先說票房,八一和北影的片子一經放映,都轟動一時;比藝術成分,兩邊都集中了最好的導演編劇和工作人員,根本分不出勝負。

 那麼,最後只能比明星了。

 北影廠的劉小慶、張金鈴和李秀明名氣好像要大一些,而且演技也不輸競爭對手。

 於是,最佳女演員給了大美女李秀明。

 八一廠為了拿獎,請了原著作家周克勤擔任編劇,雙方在從拍攝到放映到評獎都較著勁兒,最後卻得了這麼一個結局。

 對北影能夠拿獎,陳凱哥很振奮,專門讓伙食團買了幾隻鴨子加餐慶祝。

 孫朝陽無奈地搖頭,周克勤是他的前輩,私交很好;而自己現在又在跟北影廠的陳凱哥幹活。大家都是熟人朋友,自己也不好有立場。可惜老周折騰了這一氣,卻敗得徹底,不知道多鬱悶。

 說起鴨子,江蘇的鴨子的滋味極其肥美,後世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絕不讓一隻鴨子活著離開南京。”當然,南京距離蘇州太遠,和這裡也沒多大關係。但鴨子們同飲長江水,味道都是一樣。

 養鴨戶大多是安慶那邊的農民。

 那時候的人窮,吃飯都成問題,哪裡還有飼料餵鴨子。所以,鴨子自小就是野外放養。放養的時候也有講究。農民先是把小鴨放水田裡任由它們啄食水田的泥鰍和田螺,待長出成羽,便劃了小船,將鴨子沿著長江朝下游放去。

 鴨子們一邊吃著揚子江的魚蝦,一邊快速成長,待飄到南京的時候,鴨子已長到六七斤一個,加上吃的是活食,運動量也大,肉質緊實,成為金陵人餐桌上的美味。

 賣掉一半鴨子,養鴨戶繼續順水而下。到蘇州的時候,又過去半個月,鴨肉更加老氣。香味越發濃郁。這才有姑蘇人笑金陵人太猴急,吃不了細糠的後話。

 孫朝陽是小地方人,識得這鴨子的妙處,怕劇組的人亂來糟蹋食材,便親自挽了袖子下廚。先是起了一鍋熱油,放進蔥姜大料幹辣椒乾花椒爆香,然後將鴨肉放進去炒至六分熟,倒進去四瓶啤酒,悶上十分鐘,再放進芋頭燒。

 說起芋頭,蘇州的芋頭也是一絕。農民通常會將其種在水中的小汀上,平日裡劃了船,將鋤鋤淤泥挖起來放地裡做肥料。劇組在拍攝濟公的過程中也去芋頭地裡取景,還有兩個扮演農民的演員親自下水挖泥。八十年代的文藝工作者體驗生活經常下農村,和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也沒有明星包袱。

 芋頭就是那次拿回來的。

 等芋頭燒得得軟糯,再在上面撒上蔥花,油汪汪一大鍋。

 眾人一吃都連連叫好,說,想不到孫作家做菜的手藝這麼好。

 有人又道,那不是廢話嗎,孫作家今天在外面吃館子,吃得多了,偷師學藝,怎麼也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