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五米 作品

第44章 文學雜誌的銷量(第2頁)

 八十年代,《少林寺》《武當》等一系列功夫電影上映,引起觀影狂潮。孫朝陽記得當年自己在廠子裡上班,一個月才三十塊錢的工資,《少林寺》黑市票價已經炒到五塊一張。即便如此昂貴,他還是二刷三刷,看得如痴如醉。

 正因為功夫電影的熱潮,廣東體委就辦了《武林》這本雜誌,剛開始的時候,以記錄南拳的招式討論和練習方式為主,兼顧其他門派。後來編輯大約是覺得單純刊載這種內容太單調,就開始發表小說。

 當時廣東和香港聯繫緊密,粵港一家嘛。於是,體委就聯絡到金庸先生,弄到他的稿子,開始連載《射鵰英雄傳》。

 這可是大殺器。

 《武林》,賣到爆炸,銷量常年維持在五百萬訂閱以上。

 排名第二的則是《今古傳奇》這本通俗小說刊物。

 今古傳奇是湖北文聯搞的,剛開始的時候想弄成像《故事會》那樣的火車旅行讀物,但因為沒有合適的拿得出手的稿件,品牌一直打不響。直到有一天,社裡幡然醒悟,開始弄武俠小說。他們刊載的是民國著名武俠小說《玉嬌龍》,就是後來電影《臥虎藏龍》的原著。

 這下就大爆了,銷量在三百萬以上。

 排名第三的就是眾望所歸的《故事會》,這沒什麼好說的,量販式,快餐讀物,廁所讀物,看完就丟,通殺每個年齡段的讀者,是人們旅行出差打發無聊光陰的必備之物。銷量也在三百萬左右。

 至於《知音》《讀者文摘》《意林》《家庭》《婚姻和計劃生育》,因為不是文學刊物,就不在討論範圍。《讀者文摘》後來因為名字和美國著名雜誌同名,侵犯了人家的知識產權,改名《讀者》。這幾種刊物的銷量也高得嚇死人。

 八十年代,就是出版業的黃金時代。

 到九十年代,直接就是黑鐵,墜落得非常之快。

 孫朝陽琢磨:“八十年代是武俠小說的時代,你也不用寫得有多好,哪怕你只有金庸新,金庸名,古龍巨的水準,輕易就能賣出去幾十萬本,數錢數到手抽筋。”

 “或許我可以寫一本武俠小說賺點快錢。”

 “以後一隻手寫純文學獲取名聲和社會資源,一隻手寫武俠搞錢。”

 “今古傳奇現在正在創刊,急需稿件,不然蔣總編也不會病急亂投醫,約稿約到周克勤那裡去,搞成一樁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