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這是犯罪啊(第2頁)

 肖輕雲以前在晚報副刊工作,每天起碼要看三十篇以上的知青題材,千篇一律,已經審美疲勞到極致,到現在更是一看到“插隊”“山上下鄉”“知識青年”字樣,就想吐,就頭昏眼花。

 累了,毀滅吧!

 她又看了看作者履歷,是距離省城五十公里某縣的工人,不是名家,以前也沒有作品發表。作者哪裡來的勇氣在這個大路到不能大路的題材上寫出花兒,還想上我們的創刊號?

 這基本屬於扔進廢紙簍裡的文字垃圾。

 肖輕雲把稿子做了登記,放一邊,準備等正式開始工作,就給人家退回去。剛登記完,她心中卻咯噔一聲:“不對。”又捧起稿子看起來。

 原因很簡單,這本稿子的文字很樸素,樸素的就好像一個老朋友正在和你侃侃而談。簡單、直接,又老辣。對,是老辣,這種文字沒有十年以上筆耕不輟磨練不出來。

 肖輕雲一認真,竟瞬間沉浸在故事當中。

 《棋王》這個故事不長,說得是主角中學的時候去鄉下插隊,在火車上遇到一個叫王一生的知青。王一生出身江南書香門第,喜歡下棋,象棋水準超凡入聖。但他最大的愛好是吃,吃得精細講究。農村插隊艱苦,幾人晚上睡覺的時候聊吃,白天則琢磨著如何改善生活,把知青生活過的充實有趣。

 其實對於吃的描寫,即便是普通的食材,在作者筆下也寫得色香味俱全。

 肖輕雲看著看著,肚子裡竟然咕咚一聲,嘴裡全是唾沫。

 她心中不禁愕然,小說還能這麼寫?

 沒有血淚控訴,沒有知識青年對自身命運的嗟嘆,沒有苦大仇深,有的只是生活的趣味,和年輕人特有的開朗和熱情。

 這書看得真讓人高興啊,還有就是……讓人餓。

 在以前,寫美食寫吃穿享受,甚至寫日升日落、花開花謝,寫生活中的小確幸都屬於資產階級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是要被批判的。

 第一本美食題材,蘇州作家陸文夫的《美食家》要在兩年後才會發表。至於汪曾祺的螺螄、太湖三白、高郵鹹鴨蛋、湖州粽子,系列美食散文發表出版,已經是十年以後的事情。

 《棋王》可謂是開了美食題材的先河。

 肖輕雲自然知道開創新題材在文學創作中意味著什麼,這位青年作家腦子究竟是怎麼做的,竟然能夠想出這種東西。

 尋常作家能夠想出美食題材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而這位作家還在此書中開創了棋類競技題材。

 肖輕雲想到這裡,不禁跌足:美食和象棋競技都可以寫兩本書了,結果被合進一部小說裡,這是隨意浪費自己的天才,這是犯罪啊!

 豈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

 不覺中,肖輕雲心裡已經拿孫朝陽當一個合格的作家看待。

 她雖然氣惱雖然惋惜,但還是津津有味地讀著,一讀都收不住。

 其實,如果《棋王》單純寫美食,寫象棋,也就是一本一流的小說,如果結尾不深化主題的話。

 但看作家這老練的筆觸,這從容的文字節奏,應該不會不這麼寫。

 果然,等肖輕雲看到文中主角王一生說他學的是“道家的棋”時,面上頓時露出微笑:“果然,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