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逆流 作品

第190章 蘇伊士運河(第2頁)

 朱先釺對著艦船圖冊,一一比對著這型戰艦,設計排水量噸,全長125米,寬22.9米,吃水8.4米,幹舷高度5.48米,採用8座單頭圓筒鍋爐,2臺三汽缸立式三脹式蒸汽機,最大航速17.4節,10節航速時最大航程4700海里,舷側主裝甲帶長77米高2.64米,中部裝甲最厚處達457毫米,指揮塔正面裝甲厚度356毫米,甲板裝甲厚度64至76毫米。

 聽說日本在朝鮮戰爭後,已經向英吉利訂購了兩艘同類的戰列艦,讓朱先釺不得不防。

 和君權級戰列艦相比,大明現有的徐州級鐵甲艦就是個弟弟,甚至連弟弟都算不上,很有可能在5千米開外就被打沉,看到西夷如此戰力,尤其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龐大的戰艦,由不得讓人不心焦。

 ……

 駛出獅城後,長江艦正式進入印度洋海域,先是航行至孟買港,在補充煤水後,然後順著西風帶航行至波斯、也門,碧藍的海水與延綿不絕的黃色沙漠,讓艦上的海兵們看的目瞪口呆,見習學員們訓練之餘,紛紛忍不住看向海陸相交之處,平緩的沙灘讓見慣了綠樹密佈海岸的學員們讚歎不已。冬季的印度洋北側,反而沒有像大明東海一樣狂暴的海浪,一路上順風順水到了亞丁灣。

 期間,見習學員們除了日常操艦、授課以外,安排跟學跟訓氣象水文,一路上不斷測量航道和水流信息,記錄沿海情況,對進入的港口補給情況進行評估,基本上每個港口都能碰到英吉利戰艦,讓人感慨不已。

 進入紅海,僱傭的英吉利領航和阿伯刺助手一路呱噪,冬日裡散發的狐臭味讓整個指揮艦橋裡苦不堪言。作為一個老派大明戰艦指揮官,楊中校很是牴觸與西夷打交道,能不上指揮艦橋就推脫不去,反倒是朱先釺興致勃勃的用著不太流利的英語和英吉利領航交流,尤其是談到紅海典故,時不時讓兩人一起哈哈大笑。

 抵達蘇伊士灣後,長江艦駛抵蘇伊士港外海,英吉利領航帶著阿伯刺的助手下艦,楊艦長指派副艦長到港口接洽,前往繳納了一筆不菲的通行費後,帶著蘇伊士方面的引水登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