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進一步改造窯爐(第2頁)

 有姜未在一旁指揮建造,來幹活的莊稼漢子都不敢懈怠,窯爐建造的很快,下午的時候基本已經成型。

 姜曉曉對比著圖紙,又看了看院子外面那個逐漸成型的窯爐,心中的猜想隱約有了個大概。

 古代用來鍛造加熱的窯爐都是手鍛窯爐,工作空間是一個凹形槽,槽內填入煤炭,燃燒用的空氣由槽的下部供入,瓷器埋在煤炭里加熱。

 這種窯爐是自然通風的,當窯爐內空氣不足的時候,木炭燃燒不充分就難以達到預定溫度。

 因此這個時代的窯爐熱效率通常很低,加熱質量也不好,而且只能加工小型工件,類似陶瓷這類的。

 而她家孃親指揮建造的窯爐,除了形狀上改為能夠提供更高溫度的直筒形沖天窯爐,還對傳統意義上的窯爐進一步改造。

 這個改造主要是在通風方面。

 為了彌補窯爐內的空氣,她娘採用強制通風的方法,讓人在窯頂每隔五尺就多開一個通風口,而窯門的設計也是兩側相向而開的,這可以使得窯爐內的溫度進一步提高。

 姜曉曉託著下巴看了大半響,手指細細摩擦著頭繩上圓潤光滑的玻璃珠子,她娘指揮建造的窯爐無不是朝著高溫上靠攏,難不成是打著燒製玻璃的的主意……

 說起來,這個時代還沒有玻璃這種東西,要是真的能夠燒製出來,她家就發達了!

 院外在熱火朝天的建造窯爐,院裡的婦孺們也在如火如荼地燒灶熬製雪糕和冰淇淋。

 不得不說,這些嬸子手腳真是麻利,這才幾天的功夫就做好了江喻訂購的那一萬多份冰淇淋和雪糕,甚至還遠遠超出了這個數量。

 往後幾十天給那些酒樓、茶館和酒肆送貨的量,她家都不用愁了。

 到了晚上,窯爐建造好了,來家裡幹活的那群嬸子也離開了,姜曉曉和姜未也才終於得以鬆口氣,開始在灶房裡折騰晚飯。

 由於白天太忙,母女倆的午飯都是隨便應付過去的,吃的是從鎮上買回來的大肉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