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貓兒 作品

第206章 團結起來的新知青

沒能從楊晚秋那佔到便宜,蔡小雨的心情異常鬱悶,心中的不滿和憤怒讓蔡小雨瞬間失去了理智,也顧不得繼續裝出姐妹情深的樣子。

 轉身就丟下了楊晚秋,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衛生所,甚至連表面的客套都懶得做了。

 一天下來,又是上山撿柴,又是去衛生所的,蔡小雨是滴水未進,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

 當她回到知青院時,一股濃郁的麻辣鮮香味道撲面而來,這對於來自川省的蔡小雨來說,簡直是無法抗拒的誘惑,這個時候她的肚子也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

 走進屬於自己的那間對於她來說有些大了點的屋子,看著屋內冷冰冰的鍋灶,蔡小雨再也繃不住了心中的委屈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淚水瞬間模糊了雙眼,顧不上擦拭,一屁股坐在炕上,讓眼淚盡情地流淌。

 此刻的她覺得彷彿被全世界拋棄了一般,孤獨和無助籠罩著她,滿心的苦楚無處訴說。

 說起來她這小偷小摸、愛佔小便宜的性格,實在是家庭環境所導致的啊!

 蔡小雨的家庭情況十分艱難,孩子眾多,父親腿部有殘疾,只能靠著當地街道的照顧,在火柴廠做一份臨時工來維持生計。

 而她的母親則是父親從偏遠的大山溝裡買回來的媳婦,在她母親的眼裡,她的父親那就是天,所以家裡的一切都以她父親為主,就是孩子也不行。

 說起來蔡小雨的父親也是個自私的,覺得這個家都是靠著他一個人在養著的,所以家裡好吃好喝的本就該以他為主,只有他吃好了才能更好的養著這個家。

 再加上家裡孩子眾多她父親那份火柴廠臨時工的工資也不多,每個月僅有十幾塊的收入,要養活一大家子人。

 在這樣的家庭中,想要填飽肚子,就必須要多動些心眼,偷偷藏起一個窩頭或一點鹹菜,對於兄弟姐妹們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畢竟,家裡的每頓飯都有定量,除了父親之外,每個人能吃多少,都由母親嚴格分配。

 那一點點食物,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飢餓感,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兄弟姐妹們逐漸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

 這些習慣並非他們本意,而是生活的無奈和貧困迫使他們如此。

 他們渴望能多吃一點,渴望能過上溫飽的生活。每一次的小偷小摸,背後都是對飢餓的恐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而懶惰,也是因為蔡小雨的家庭環境造成的。

 在家裡,即使是多幹活的大姐和二姐,也難逃捱打捱罵的厄運,而不幹活的她和小妹,同樣也會遭受這樣的待遇。

 無論怎樣做都是不對的,這讓蔡小雨從小就養成了偷懶耍滑的毛病。

 等到下鄉後,她雖然心裡清楚一切都要靠自己了,但那些從小養成的習慣,一時半會兒真的難以改變。

 她也曾試圖努力改變,可每當疲憊和困難襲來,那些根深蒂固的習慣就會不自覺地佔據上風。

 她會在田間勞作時偷懶,躲避繁重的農活;會在別人努力工作時,找藉口逃避,也會在別人為了更舒適度生活努力的時候,習慣性的躲懶。

 其實蔡小雨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痛苦,她明白自己這樣是有問題的,也渴望能夠改變。

 她羨慕別人的勤奮和努力,也恨自己的懶惰,她時常在夜晚獨自思考,自責自己的過錯,下定決心要改正。

 然而,她就像寒號鳥一樣,當第二天的陽光灑在她身上時,那些誓言和決心又會被習慣性的懶惰所吞噬。

 她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循環,心中的焦慮和無奈與日俱增。

 她也希望能夠掙脫這個困境,成為一個勤奮努力的人。

 每一次偷懶後,她的內心也會愧疚和自責,可是十多年來養成的習慣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改掉的。

 儘管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妥,蔡小雨的心中仍然充滿了對曹清的憤恨。

 因為在她的心裡一直認為,曹清若是真的受不了她的那些習慣,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跟她說清楚。

 特別是大家都是一起下鄉的知青,就算是她要搬出去,那為什麼不能提前跟她說一聲,這樣她也好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