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身國寶(第2頁)

 而且今晚是霍華德家族舉辦的酒會,而安東又已經向廖廖宣誓效忠,這不就是等於自己才是主人一樣?廖廖叫了一輛出租車,直奔霍華德的別墅而去。

 在距離別墅大門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出租車就被安保人員攔下。廖廖只能下了車,就要朝別墅裡走去,但是卻再次被安保人員攔下問道:“先生!因為我們是霍華德家族舉辦的酒會,參加酒會的人必須有請柬才能入內,請問你有請柬嗎?”安保人員很有禮貌的問。

 廖廖知道這是安保人員的職責,也不為難他說道:“請柬我是有的,只是我的兩位同伴先進去了,請柬在他們身上。”

 安保人員聞言說道:“先生,不好意思!你沒有請柬,我是不能放你進去的,要不你聯繫你的同伴,將請柬送出來?”

 廖廖見狀只能點點頭站到路邊,正要給梁鑫打電話。恰好在這時,一輛林肯轎車沿著路開了過來,也被安保人員攔下。廖廖看著車頭插著的美國國旗,就明白這應該是美國駐英大使的座駕。車窗搖下,坐在在副駕的一位年輕的白人拿出一張勤儉遞給了安保人員,順勢看了一眼站在路旁的廖廖,用英語問安保人員:“這是什麼人?”安保人員如實回答,誰知道坐在後座的兩名白人說話了。他們以為廖廖是一個華夏人,聽不懂英語,所以說起話來有些肆無忌憚。其中一人語氣傲慢的說道:“史坦!你說怎麼霍華德先生的酒會也會請這樣的華夏人來參加?太不符合身份了!”

 那位叫史坦的人接著用不屑的語氣回答:“是啊!戴維斯先生,像好像這種卑微的民族,穿著那麼普通,就不應該出現在這樣的場合!”

 廖廖聞言不自覺的眉頭一皺,只是瞟了一眼車內的兩人,便不再理會他們。因為廖廖知道那名滿頭白髮,名叫戴維斯的人就是美國駐英大使威爾.戴維斯。而那名叫史坦的傢伙應該是一名猶大人,而且還是以列國駐英大使。廖廖為什麼會那麼肯定呢?因為廖廖在聽到威爾.戴維斯叫這傢伙的名字史坦的時候,在姓的後面加上了“stern”這個後綴名。因為在猶大人的取名習慣中,經常會在姓的後面加上“stern”或者“stein”,這樣的後綴名。所以,平常只要聽到姓氏中帶有這兩個後綴名的,基本上都是猶大人。

 而廖廖也明白,之所以這兩人瞧不起自己,也跟自己的衣著有關。因為在西方的上流社會,只要是參加這種彰顯身份與地位的酒會,男的都會身穿燕尾服,即使沒有燕尾服,也應該是彰顯身份與地位的大牌西裝或者名匠手工定製西裝,而女的基本上都是當季最新的晚禮服配上奢侈豪華的包包和首飾。反觀廖廖今天的衣著,卻是一身白色經過改良的傳統華夏漢服。雖說是改良版的漢服,但是懂行的人從廖廖身上服裝的緙絲用料,到胸口和背後的兩隻隨著燈光光線變化而不斷變幻色彩的三腳金烏,都是彰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從無論從任何的價值上看遠超那些國外的所謂奢侈品。最重要的是廖廖在漢服外邊還披著一件用“素紗襌衣”工藝製作的縐紗,就這件縐紗就幾乎是文物級別的工藝才能做得出來,而且配在白色的漢服上,更顯飄逸。

 為什麼“素紗襌衣”的價值如此昂貴?要知道“素紗襌衣”現如今真正的“素紗襌衣”叫西漢直裾素紗襌衣(“襌”音dan),國家一級文物,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現藏於湖南博物院。西漢直裾素紗襌衣色彩鮮豔,紋飾絢麗,其高超的製作技藝代表了西漢初期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而西漢直裾素紗襌衣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5釐米,袖口寬29釐米,腰寬48釐米,下襬寬49釐米,共用料約2.6平方米。整件素紗襌衣分量僅49克,不足一兩。湖南博物院曾委託某研究所複製素紗襌衣,但成品出來後,重量卻超過了80克。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工匠都在試圖仿製“素紗襌衣”,卻沒有成功。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理說現代的製造工藝水平應該比漢代的要發達,但是做出來的卻比漢代的要重?因為,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的蠶寶寶都是人工養殖,它們吐出來的絲要粗一點。而漢代時的蠶寶寶基本上都是野生的,它們吐出來的絲要細。所以從重量上來說就達不到“素紗襌衣”49克的要求。好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大國工匠,“素紗襌衣”的製作工藝被一位叫李建華的國家級工匠還原到漢代時候的工藝,這位李建華老師做出了的“素紗襌衣”只有4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