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太慢自己來 作品

第115章 《男人》首映禮(下)(第2頁)

 但與此同時,黃渤也在盡力改變著自己,他不再邋里邋遢,還在造型師張宋文的幫助下,改變著自身的外在形象。

 所謂烈女怕纏郎,在黃渤的無私付出下,佘男冰冷的內心開始漸漸軟化,對黃渤也終於有了回應。

 前後的不同變化,讓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有的甚至露出一臉姨母笑。

 但是一些影評人卻皺起眉頭,如果電影發展僅僅只是為了撒糖,那到最後也只是一部平庸之作罷了。

 果不其然,電影發展到這裡,開始有了些小波折。

 佘男上班途中,看到了黃渤因為討債鬥毆,最後被警察帶走的一幕,她瞬間明白了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差距,對黃渤的那一點美好幻想也被無情擊碎。

 影評人的臉色這才好看一點——

 就是要這樣嘛!

 小人物怎麼配擁有幸福?

 那特麼還是電影嗎?

 再之後,黃渤拘留被釋放,回來看女主父親,卻被老人要求說帶去天台看看太陽。

 黃渤本來不願意,但是醫生告訴他這可能是老人最後的願望。於是他一咬牙,乾脆揹著老人去了天台上。

 就在這裡,老人拍了拍黃渤的肩膀,告訴他,自己看出黃渤是個好人,並和他許下了男人間的承諾——照顧好佘男!

 恰好這時候,女主下班回來,發現父親不見了,找了好久才見到揹著老人的黃渤,想到對方催債被抓的那一幕,她徹底崩潰,不顧黃渤和父親的解釋,更是聲嘶力竭地與之決裂。

 黃渤受了委屈,氣得晚上和小弟一起朱雅文喝酒,背地裡狠狠數落一通女主,發誓以後再也不鳥這個女人。

 但第二天,等他宿醉醒來,從魚販口中得知佘男父親去世,他二話沒說,就去了對方家裡。

 簡陋的靈堂,只有女主一個人如行屍走肉般跪在靈堂前。

 因為債務問題,這個家庭早就支離破碎了。

 黃渤來了以後,什麼話都沒說,霸道地以女婿身份開始處理起老人的身後事。

 商戶們感念黃渤曾經的幫助,都紛紛跑來弔唁,也難得地讓老頭在死後有了幾分體面。

 女主將一切看在眼裡,心中感動不已,曾經的決絕再次動搖。

 這一次,她只想不顧一切。

 二人晚上互訴衷腸,佘男鄭重地向黃渤道歉,原來她早已經從醫生那裡得知了事情經過。

 再之後就是情到濃時,自然擁吻,二人正式成為情侶,過起了沒羞沒臊的同居生活。

 影評人們這時候又不幹了。

 搞什麼?搞什麼?

 鬧半天還是這種純愛劇情?

 雖然是愛情片,未免有些太平淡了吧?

 周星池也是皺眉,他覺得電影裡的核心還沒有講出來,有些不上不下的,但看到電影還剩下三分之一,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

 果然,二人相戀,佘男希望黃渤改邪歸正,不要再動不動就打打殺殺,並打算把父親的攤位繼承下來,以後就在市場裡賣小吃,平平淡淡過日子。

 黃渤被對方描繪的未來所打動,決定退隱江湖。可是背後老闆喜歡的本來就是他的狠勁,如果失去了這一點,那黃渤也沒有留下的必要了。

 於是黃渤被開除了。

 這是現實給他的第一個打擊。

 佘男耐心地安慰黃渤,對方很快振作起來,開始盤算起各自的積蓄,決心還完了其他債務,未來一起經營這座小吃攤。

 如果劇情發展到這裡,也還算平實,至少男女主幸福的基調已經定下,但虐心的情節終究還是出現了。

 為了一解心頭的煩悶,黃渤晚上去找朱雅文喝酒,吹起了牛逼,說女主對他有多好。

 結果第二天宿醉醒來,頭痛欲裂,跑去醫院檢查,居然是一種罕見的腦瘤。

 醫生勸他立刻入院,但黃渤卻掙脫了對方,失魂落魄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他原本想把這事告訴佘男,可是對方卻先一步掏出了為自己準備的禮物。

 原來佘男已經辭職,拿到了最後一筆工資,然後為黃渤買了一件高檔襯衫。

 黃渤看著佘男努力盤算資金缺口,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笑容的模樣,到了嘴邊的話又只能生生給嚥了下去。

 為了湊齊最後五萬塊,黃渤再一次求到老闆身上,希望對方能給自己指一條明路。

 老闆知道黃渤夠狠,看他一臉認真的模樣,於是介紹他去一個地下拳場打黑拳。並要他把和女主攢的錢押注自己贏,到時候賠率翻幾倍,不管做什麼都有錢了。

 黃渤果然動心,他一條爛命死不足惜,但一定要為佘男留下以後的保障。

 結果比賽當天,他還沒上場,警察卻先抄了這個地下拳場,押的錢自然也被收走。

 黃渤急了,跑去警察手裡搶錢,結果直接動起了手,被警察以“襲警”罪給抓了。

 這段戲是寧昊中途改的,只能說黑色幽默又見黑色幽默,確實比原版更加諷刺。

 等到佘男見到黃渤時,已經是三天後的事。

 “分手吧!”

 “灰姑娘做的最錯的事,就是讓所有窮?家的??都有了希望。”

 得知對方參與賭博,然後又襲警,她的心裡一股巨大的失望所包圍,眼神又恢復到曾經那種古井無波到麻木的狀態。

 黃渤悔恨不已,低著頭不敢看佘男,任由警察將他押走了。

 最後黃渤被判了兩年,卻始終不肯交代自己患病的事情,打算就此死在監獄裡一了百了。

 但是監獄也不是省油的燈,見黃渤病情逐漸惡化,第一時間給他辦了保外就醫,不肯接這個爛攤子,美其名曰是為了“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