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太慢自己來 作品

第43章 活學活用(第2頁)

 這倆雖然也去了《命裡》劇組拍戲,但因為戲份不多,連著週末加請了兩天假,就把戲給拍完了。

 但也因為這份經歷,他倆現在班上不大不小也算是個明星,走路都比別人多抖幾下,看地其他人羨慕不已,重點點名江一晏。

 江一晏看到凌平的時候,也驚喜了一瞬,剛想用什麼藉口打招呼時,朱雅文兩個已經巴巴湊上去了,那個親熱勁,旁邊同學瞧得是眼熱不已。

 可才聊幾句話,老師就進來了,眾人這才回到座位乖乖坐好。

 這是位男老師,穿著立領襯衫,帶著黑框眼鏡,叫什麼名凌平不知道,但看外表就一副博學的樣子。

 他看到凌平時,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復正常,轉過身在後面黑板上寫下“庫裡肖夫效應”六個字。

 在影視心理學理論中,有一種現象叫“庫裡肖夫效應”,當多個無意義的特寫鏡頭,通過畫面剪輯的排列組合之後,就可以表現出導演想表達的情緒。

 比如把沒有表情的男人,分別與一盆湯、一口安放死者的棺材、一個小女孩的鏡頭並列剪輯在一起,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就會認為男人演技非常好,分別表現出了飢餓,悲傷及愉悅的感情。若單看男人的臉,或單看其他任何鏡頭,是不會得到這種感覺。

 凌平結合自己拍攝的經歷,想了想,感覺有些似懂非懂。可還沒等他認真理解,老師講完“庫裡肖夫效應”後,又開始講起了“七感四力”。

 一上午,凌平整個人都是雲山霧罩的,而臨近下課,老師又佈置了下午實踐課的隨堂作業——“恐怖感”!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表演,表現出讓人感到恐懼的情緒。

 凌平沉默著思考,視、聽、味、嗅、觸,這五感構建了所有表演的基礎框架,要如何才能表現出令人恐懼的張力呢?

 到了下午,全班學生趕去了表演課教室,老師將他們兩兩分組,互相表演。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他居然和江一晏分到了一組。

 這姐妹兒想來套近乎,凌平沒搭理,應付了兩句就開始一個人琢磨接下來的表演去了,讓對方氣惱不已。

 不得不說,作為大一學生,大家技巧還是比較稚嫩的,對於表演的理解也非常膚淺。

 在凌平看來,大多數小組表演非常浮誇,要麼動作幅度很大,要麼表情誇張,都試圖通過五官和肢體動作,釋放一種強烈的情緒,以此來讓人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