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歌夜月華 作品

第348章 卡爾卡多拉的比喻(下)(第2頁)

 您的家鄉不是有一種說法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河流在流動,而人也會,第二次踏進那條河流的人,還會有著相同的‘自我’嗎?”

 莫馭閉了閉眼:“我理解了。”

 就像是曾經的莫馭不認為自己會在異世界對一個同性別的半精靈動心,但卻在逐漸的相處中在愛情裡一步步沉淪。

 他仍然是他,也依然保持著‘自我’,只是,他的決定發生改變。

 人無法預測未來,環境與條件都在發生變化。

 輸入方程的數字變了,即便公式還是那道公式,計算出的答案自然不同,所有的邏輯仍然在正常運轉,但單就結果來說,確實天差地別。

 “您的構想確實很有意思。但我無法確認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卡爾卡多拉說,“大部分時候,一旦採取吞噬這條路,除非一開始就先抹殺意識再進行吞噬,否則多多少少都會產生相融的現象。

 神明的力量就蘊藏在這些混合物之中,相融之後,才會獲得新的力量。

 所以,選擇這條路,是無法避免‘改變’的,但被‘改變’多少、‘改變’成什麼模樣,或許還能努力爭取一下。”

 莫馭仔細思考了一會:“互相吞噬的前提是相似相溶,那在神明之間,所謂的‘相似相溶’就是……”

 “思想、概念的認同、理解與融合。”卡爾卡多拉道,“三位神明都有各自的基石,而基石會吸納那些符合自身銘刻的規則的概念與思想。越想融合為一體的神明,就越會促進思想的同步。

 祂們或許會構建一個領域或是創造一個幻境,在裡面重演某些歷史、某些事件,製造某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或抉擇,併力求在面對某種抉擇時,與想要融合的對象達到同步。

 每一次的同步與認可,都會使得祂們的一部分相融合。但如果無人進行妥協,全都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那麼就會逐漸分離,變得涇渭分明。”

 “……您所說的這種可能性,似乎非常合乎某位邪神的胃口。”莫馭道,“您所給予的情報十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