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一鼓作氣(二)

與宋地不同,能在遼地賣出高價的不是玻璃器皿,水銀等身鏡。

 而是酒水,由玻璃瓶灌裝,瓶口用輕木打碎粘合的木塞緊塞的酒水,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立刻成了遼地權貴競相追捧的“貴物”。

 這些酒水雖然只是經過簡單的蒸餾,還算不上有多烈,但在此時來說,已經是其餘酒水不可與之爭鋒的存在。

 除酒水以外,白糖也所向披靡,小小一罐能賣出二兩銀子的高價——只不過這些銀子不會帶回來,而是會就地購買礦物等等。

 倘若買家能直接以礦物結算,那還能打個折。

 如今在宋地最暢銷的三樣東西,其一是各種玻璃器皿和擺件,其二是水銀鏡,其三就是眼鏡了。

 文人多的地方,近視眼也就多,眼鏡這玩意如今叫做靉靆。

 不過並非以玻璃製成,而是由天然水晶磨製,對工匠的技術,挖掘的運氣都有要求,因此即便是皇親國戚,也很難想有就有。

 並且即便是有,也幾乎都是單片眼鏡,畢竟大塊透明的天然水晶,那還是比較稀缺的,能夠有一片已算奢侈。

 但玻璃就不同了,不需要開採,也不稀缺,雖然不能驗過度數後配置,但多做一些不同度數的眼鏡出來,總能賣出去。

 可也只有宋地愛它,遼地雖然也賣得出去,但銷量非常有限。

 倒是酒水,賣去多少就能吞下多少。

 阮響其實也沒想到現在就有眼鏡了——想來還是她看的書不夠多,對歷史瞭解的不算太仔細。

 尤其磨製水晶靉靆的工匠,此時已經會配度數了,雖然會和買家的度數有一點出入,但誤差很小。

 但礙於原材料的昂貴和不易得,靉靆只在臨安附近風行。

 直到阮響這邊的眼鏡被買賣過去。

 並且由於這些眼鏡的流入,宋地甚至衍生出了新的工作,選鏡人。

 由這些人粗略的給買家測度數,其實也就是遠遠放一張畫,給買家不斷嘗試從低到高的度數,問人家能不能看清畫上的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