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消化過程(二)

破舊的木屋內,桌上點著一盞油燈,那光亮暗淡的讓人連桌上的飯菜都看不清,明明是白天,但只要不將門窗全然打開,否則屋內必然陰暗。

 然而光線不足卻並不影響一家人的好心情。

 十五六歲的少年吃著雜糧飯,一邊吃一邊說:“今天上課不止是認字,老師跟我們講了阮姐的故事!”

 比他年幼兩歲的妹妹很不高興:“食不言!”

 食不言是很有道理的,年年都有人嗆死,這雖然是禮儀,但能流傳下來,走進千家萬戶的禮儀,必然有它的實用性。

 少年不管妹妹的態度,繼續和父母說:“老師說,阮姐剛來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掃盲,要叫人都會認字,寫字,算數,要開啟民智。”

 民智,少年喜歡這兩個字,他們一家並不富裕,雖然住在縣城裡,但來錢的路子很少,全靠他爹擔水去賣。

 原本他這輩子是識不了字的,庸庸碌碌的過一生,不能也不必思考自己要做什麼,未來要怎麼生活。

 因為他的命運是註定了的,子承父業,以後也去擔水。

 雖然他才十五六歲,但十歲開始,就已經跟著爹走街串巷了。

 現在也是當壯勞力使。

 按朝廷的說法,他已經是成人了,很該娶妻生子,不過他家沒錢,以前是盼著先把妹妹許出去,收了彩禮,再給他娶個媳婦。

 但是在阮姐治下,是不許他這麼早成親的,在這兒,他竟然還算是個孩子。

 而讀了書,認識了字,他突然就覺得自己的未來,不應該當個擔水人——擔水能有什麼前途呢?

 前途,少年也很喜歡這個詞。

 婦人笑著說:“我如今也覺得腦子清醒多了。”

 少年激動道:“正是!老師說,我這樣的人應該多讀書,讀實用的書,以後我們能幹很多事呢!”

 他其實並不想賣水,也不愛賣水。

 他爹因為擔水,腰早早的彎了,還不到四十的人,已經連站都站不直了。

 雖然這麼想似乎有點不孝,但少年還是覺得,他是不想像爹這樣過一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