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擴張地盤(十)

人,多數是很務實的,當他們體會不到好處的時候,自然願意維護原有的規則,這意味著穩定,意味著自己起碼能活下去。

 可一旦看到了好處,立刻就不一樣了。

 重新確田以後,村裡的大部分人換了口風,不再偷偷說阮響是妖怪大王,反而沒事拜兩拜,也學著護衛們稱呼阮響為阮姐。

 除了幾個大戶以外,幾乎家家戶戶都多了人頭田。

 以前這叫丁口田,男丁成年後才能分,如今因為女人也能得田,於是很自然的換了個稱呼。

 阻力自然也是有的,分田的當天,就有個農婦被丈夫打破了頭,要不是發現的及時,估計會失血而死。

 死人在鄉下是很常見的,但一般做丈夫的都不會把妻子打死。

 這倒不是因為有什麼深情厚誼,主要是娶一個妻子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鄉下窮,彩禮一般並不以金錢的形式出現,而是布匹、牛、甚至地。

 鄉間的女人很少,能夠養活女兒,不將她溺死,讓她能平安長大的家庭,是看不上最底層農戶的,這些女兒必須要為家庭換取養育她們的成果甚至更多的資源。

 阮響知道這一茬的還比較震驚。

 但周昌告訴她,這竟然還算好事。

 “否則就都生女不舉了。”周昌很直白地說,“如果生女兒不能換取這些東西,那溺死的女嬰更多,更沒有老婆可娶了。”

 “北邊生女不舉是常態。”周昌,“南方富裕點,雖然也有溺女,但並不太多,畢竟女兒長大了也能做家裡的活,能織布,每年的布稅交得就能輕鬆些。”

 阮響:“可見父母子女,有時候也是利益關係。”

 感情是需要培養的,而能不能讓他們培養感情,看得是利益。

 “因為娶媳婦變窮的可不少。”周昌,“不過華夏人,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觀念都是深入腦髓的,寧願窮得叮噹響,也要娶媳婦生兒子。”

 以前周昌是說不出這種話的——父母對子女,是生來有之的恩情,更別說養的恩情了,這樣的恩情,需要子女用一生來報償。

 可他現在,竟然能用這樣無情的口吻去看待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男丁們這麼熱衷於娶妻生子,難道僅僅是因為繁衍的本能嗎?

 周昌覺得,他自己也是有繁衍本能的,但這種本能並不強大,完全可以靠個人的意志去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