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獨特新穎的設計圖紙(第2頁)

 喬家現在有四房共14口人,幾個孩子還小,所以還空著幾間房。

 不過再過幾年,老四要娶親,孫子輩的喬東、喬南也要開始說親了,到時生了孩子,這些房子都不怎麼夠。

 不過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是爹孃在,不分家,喬家四房還能因為喬老太而聚在一起生活。

 待老太太百年之後,四房一分家,那就沒必要一定要擠在一起了。

 所以,起碼這十來年裡,這些房子還是夠住的。

 喬家右邊是老村長家,他家裡有三個兒子、八個孫子孫女,還有逃荒時將女兒女婿一家也叫上一起逃荒。

 女兒的公婆已經去世,只有兩口子帶著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一家四口人,因此老村長也希望讓女兒一家跟著孃家一起住一個大院子,因此也要了喬家旁邊的一套大院子。

 而喬家左邊,則是吳芊芊一家。

 她家雖然人丁單薄,只剩下老夫人、吳夫人以及吳芊芊姐弟倆共四位主子,但是她家有錢啊!加上婆子、護衛、車伕,也有十幾個人。

 吳芊芊不打算再嫁人,打算撫養弟弟長大、教他獨當一面之後,就在家裡做一輩子老姑娘,伺候祖母、母親到老去。

 所以她只要了三樓最偏僻角落的一間房,打算就在這裡度此殘生。

 選擇這樣的一層八間房、三層共24間房的大四合院的人家,全村也只有五戶。

 都是家裡人口超過12個、並且這一路上積攢的銀錢比較多一點的人家,其他銀錢少些的人家哪怕人多也建不起這樣的大院子。

 因此其他人家選了小一些的戶型,有一層六間共三層的、一層六間共兩層的、一層四五間共兩三層的。

 另外像趙寡婦、秦娘子家這樣一個大人帶著一兩個孩子的、還有一些光棍、孤寡老人等,則選擇了只有一層三四間房子帶個小院子的。

 或者是聽喬苒的建議,共住一個大四合院形成大雜院模式,好互相有個照應的。

 不過大雜院又得另外設計,每家都有一個小廚房,茅房則單獨建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