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絃的二胡 作品

第120章 擂臺9:三頭猛獸(第2頁)

 隨便的一句話,都能讓人感覺不適。就在場各位桀驁不馴的悍將看來,你怎麼就不知道一點自謙呢?似乎無論比什麼,都無所謂的意思。

 沉穩臉依舊沉穩,看不出表情的變化,對著常遇春說道:“就這麼辦!”說的甚是斬釘截鐵。

 “好!爽快。”常遇春大喝一聲,笑道:“兩位豪爽之人,可否先行自我報上名頭。我們今日這一戰,必然精彩絕倫。”

 話確實如此。到擂臺進行到此時,能上臺的必然都是高手,何況是三人混戰的精彩場面。若說這個時間段,有沒有本身實力不濟又頭鐵上臺的?要說之前的擂臺中有自不量力頭鐵的倒也正常,可擂臺比試到了此時,若還有明知不敵還要上臺較量的基本是沒有了。對於在場大多數的知名將領來說,雖然不服氣,頭鐵可能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可再頭鐵也不至於在擂臺進行到此時還魯莽行事。要真這麼看不清形勢,一味蠻幹,當年也稱不上名將了。

 “劉裕!”

 “項羽!”

 兩下簡短的自我介紹,讓在場眾人鴉雀無聲。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劉裕的威名可能還不及寄奴的小名。中學時代學過的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就有相應提及的句子: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這句詞就是作為南宋的愛國詩人辛棄疾,感慨南宋政府偏安一隅,毫無光復舊都的雄心,藉以感慨當年劉裕的北伐盛況,抒發自身對於現狀的不滿。

 劉裕從小家裡很窮,還是個到處惹是生非的街混子。可能突然哪一天開竅了,覺得如此蹉跎人生實在不是長久之計,就既然決然當兵吃糧了。可能是由於從小到大一路的街頭混戰格鬥鍛鍊了劉裕不錯的身手和勇悍的個性,當兵之後,他逐漸成長為北府軍的一員悍將。歷史上,劉裕與常遇春在武力值上頗為相似,經常爭當先鋒,每每因為高超的武藝和勇悍的個性,以少勝多,多次扭轉戰場劣勢。

 在平定了東晉境內多處內亂,且對外憑藉強大的武力消滅個別外侮,光復兩都後,憑藉巨大的軍事功績取得了東晉的軍政大全。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