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阡 作品

第7章 二木(劍破諸天2第一卷)(第2頁)

 杯光交錯之際,元順一邊應酬,一邊還是覺得哪裡不對,看看孫雲,孫雲也有同感,微微點點頭。元順突然想起什麼。喊道:“各位大人、各位將軍!我突然想到一個楊大人提及的目標。諸位發現沒,大將軍夢境中,袞衣朝服、槐樹、連同槐字的鬼邊都與木相關,等於三木相重,是不是這也是一個線索,只要這幾樣東西不同時出現,自然就可免災呢?”

 三木相重怎麼可能?豈不是更沒問題?首先,袞衣是三公朝服,元淵那邊至少沒有,所以無論遇不遇到槐樹都不存在重疊,再說遇到鬼的事情更難於發生,除非他再次做同一個夢,幾位將軍說到這兒,不禁有人開懷或者會心大笑起來,因為做同一個夢的幾率不大,即便做了同一個夢,此夢境夢境凶兆已算破解,最多重複預警而已,並不是真正的防範目標。

 元順搖搖頭,看來多心了,實在沒有預測方向,只好作罷。孫雲看看大夥,這會兒他已經清楚整個事件過程,雖然同樣說不清未來吉凶走向,不過和元順的擔心有點共鳴。

 元子攸打破僵局道:“既然破兇之事已有眉目,剩下的我們還是按照驃騎將軍臨走前的交代,做好後援和聲援之事,確保前線沒有掣肘之禍和後顧之憂。”

 元寶炬道:“這事兒,我盯著呢。雖然城陽王、徐紇他們無時無刻不盯著驃騎大將軍的差錯,不過大將軍用了溫子升的計謀,已經讓太后他們無法重用這些小人的奸計。加上溫子升那邊的奏報言辭犀利,徐紇等人也不敢耽擱。現在就差前線有捷報,只要有了大功,這些小人的讒言必然不攻自破。”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單等前線功成。

 這時,李延寔長子李彧道:“各位,來這兒之前,我剛從父親那兒見過高謙之和高恭之二位大人,高謙之大人曾提醒到,我們不要只注意元徽、元悅、元略、鄭儼、徐紇等人,別忘了當朝權貴最老謀深算且手握實權的不是他們,而是當朝宰相高陽王元雍。記得溫子升也曾提示過,此人雖然看似與江陽王、河間王、彰武王等人一樣貪婪殘暴,可是他更是深藏不漏、呼風喚雨、左右政局之人,連太后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只不過他內斂深藏,外人只看到他奢豪的一面,其實是他有意為之,以安太后之心,以惑朝堂之眼。”

 這話倒是不假,元雍身兼丞相和大司馬,真正的百官之首,權勢滔天。不過,他的地位,是因為幫助太后復政而得,一般人看不出他本身有多少才幹,相反只看到他驕奢橫溢,一餐萬錢,絲毫沒有任何政績、軍功,哪怕一個好建議也好。當然一開始,不是沒人想到把高陽王也拉到小皇帝的陣營中,畢竟他是皇室宗親,應該支持小皇帝親政。不過想想不切實際,他的性格加上資歷,典型的保守派、貪官派,對未來朝綱整頓會是阻力。只是目前階段,凡事都不針對他,不得罪他,儘量不觸碰他的逆鱗。因此李彧說完,沒人共鳴。

 元子攸道:“李彧,此事不必擔憂,我們所做的事業,並不損害丞相的利益,相反一直對他老人家十分尊重。而丞相對陛下以及我等也並無芥蒂,相信不會對我們發難的。”

 元順道:“話雖如此,謙之的話不無道理,我們還是謹慎為上。此刻我們身邊沒有像溫子升和於謹那樣的高士,行事無法預謀,只能處處小心,此事還請楊大人、之才多多思慮。”楊元慎和徐之才聽罷點頭。孫雲聽明白了,在座的這些人,包括沒來的酈道元大人及御史臺、高謙之兄弟等人,雖然都是治國之臣,但缺少謀略,不是大才。而大才們都出徵在外,因此對付元徽、徐紇等人,尤其深藏不露的丞相元雍,都怕力不從心,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