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會試上

果不其然,等王茂平吃過早飯,其他人也都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往茅廁跑,不過還好此時還沒有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隨著試題與答卷的發放,第一場正式開始。會試的題目與鄉試類似,第一場均為三道四書義,四道五經義。王茂平必須在第一天狀態還算不錯的時候,儘可能多答幾道題。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大致的意思是說有的人生來就知道,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還有人要遇到困難後才知道,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一樣了。

 孔子曾經把學與不學分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而生而知之的人畢竟在少數,就連孔聖人都在強調自己是學而知之。雖然資質好的人,學的快,但普通人只要肯努力,肯學,也一定可以獲得知識取得成就。

 生也有涯,生也無涯,人生就是不斷努力,不斷破局的一個過程。所以這段話總體來說還是在勸人奮而向學。

 王茂平整理好思路,提筆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知雖有其等,然知之終極,豈有異哉,均殊途同歸爾……學而知之,引而申之,觸類長之,於生而知,由學而進……不負所學,不負此生。”

 “呼~”輕輕的對著手呼了一口氣,王茂平繼續看向第二題“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這句話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說滕文公還是太子的時候,經過家國時拜訪了孟子。孟子給他講人性本善,話題不離堯舜。

 “道本善”是孟子仁德學說的主要內容。仁德之學,就離不開履行道本善的堯舜。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善性是仁政的基礎,二者的關係密不可分。

 古往今來,不論是聖賢還是普通人,本性皆善。只有存善心,行仁政才治理好一個國家。順著自己的思路,王茂平很快將第二題也答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