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徵調兵馬

平遼的事不能拖!

 巡鹽短時間內雖然搞不來錢,但可以算作應收賬款。

 所以...

 平遼第一年所需的二百五十萬兩資金可以從其他地方挪用。

 等巡鹽的錢收回來後再挪回去。

 實在不夠,崇禎還可以從內帑掏錢補齊。

 解決了錢的問題後,問題又回到了人的身上。

 誰來擔任平遼總督?

 四個尚書舉薦了四個人擔任平遼總督,由於眾人意見不一,所以崇禎沒有下決定,而是宣佈散會。

 這場平遼會議無果而終。

 在這些人選裡,他更傾向於王永吉。

 論能力,他不如呂大器。

 論資歷,他不如袁繼鹹。

 論朝中的關係,他不如馬士英。

 但是...

 崇禎還是覺得他比較合適。

 平遼的關鍵不是士兵的戰力,而是遼東將門集團的態度。

 只要他們不放水,不坑人。

 收復遼東是早晚的事。

 怕就怕他們放水坑人。

 屆時不但損兵折將,平遼總督也會受到牽連。

 在不清楚遼東將門集團的態度前,崇禎不會派能力最強的呂大器出戰。

 相反,他要把呂大器這張底牌留到最後當殺手鐧。

 其實無論誰當總督,只要戰略和戰術不失誤,明軍基本都是勝多負少。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並非空穴來風。

 在兵力配置相同,且雙方都拼命死戰的情況下,八旗兵還真不是明軍對手。

 史書或許會說謊,但史實不會。

 清順治五年十一月,蒙古喀爾喀部犯邊。

 多爾袞和諸王公、大臣商議後決定,派阿濟格、碩塞、博洛、瓦克達等人領兵防衛宣府大同一帶。

 由於這些人的兵力太多,導致時任大同總兵姜鑲認為滿清要對他不利,於是在十二月初三割發易服反清。

 阿濟格得到消息後星夜進軍,在次日下午抵達大同城外。

 史書沒有記載雙方的兵力。

 但可以肯定的是,姜鑲兵力沒有阿濟格多。

 因為姜鑲的前任是王樸,就是松錦之戰率先逃跑的那個王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