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鄂爾多斯部參戰

“你威脅我?”額璘臣緊握弓箭,目光死死地盯著賀錦。

 “彼此彼此!”賀錦淡淡一笑。

 他不怕惹怒額璘臣。

 別說對方已經投降了建奴,就算對大明俯首稱臣,雙方該爆發衝突的時候還是會爆發衝突。

 主動挑事的不是蒙古人,是大明邊軍。

 明朝隆慶年間的《兵部奏疏》中有記載。

 隆慶和議後鄂爾多斯部主動請求朝貢和互市。

 朝中大臣還沒表態,陝西三邊和宣大的邊軍將領率先表示反對。

 尤其是那些擁有家丁的將領。

 他們本身並不富裕,可是養家丁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

 為了搞錢,他們會不定期的對蒙古人施行搗巢和趕馬。

 說白了就是搶蒙古牧民的馬,牛,羊以及其他物資。搶來的物資賣給商人換成錢,然後用來養家丁。

 雙方一旦和議停戰,邊軍就只能拿月餉。

 失去額外收入的同時,也失去了獲得軍功的機會!

 時間久了,軍備必定廢弛!

 可惜邊軍將領的意見被朝中大臣壓了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沒錢沒軍功的邊軍戰力逐漸糜爛。

 不過也有例外。

 除了李成梁用養寇自重的方式向朝廷要錢外,還有一些將領通過走私貨物,貪墨軍餉,霸佔軍田等方式搞錢。

 尤其是霸佔軍田的行為,朝廷和皇帝難道不知嗎?

 當然知道!

 他們想改變現狀卻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所以大部分時候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一旦收回軍田,邊軍將領就失去了搞錢的途徑。

 沒有錢的邊軍就沒有戰力可言!

 改革為什麼難?

 國家是一個巨大複雜的機器,複雜到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能想當然的搞這,搞那!需要考慮周全,顧首顧尾!

 一紙政令的改革絕不可能成功!

 為了緩和矛盾解決問題,很多改革政策都需要時間。

 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

 崇禎的改革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在找到最優答案前,他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

 鄂爾多斯部首領額璘臣想借機參戰搞一些物資,賀錦怕對方臨陣叛變於是不同意。

 雙方互相威脅後,局勢劍拔弩張起來。

 額璘臣有心與賀錦開戰,可是考慮到賀錦身後還有呂大器帶來的數萬騎兵後,他決定隱忍!

 “賀將軍,”額璘臣放下弓箭,“咱們找一個折中的法子行不行?”

 “你可以嘗試說服我!”賀錦見狀也放下了三眼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