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科學種地

宋應星離開乾清宮後,崇禎召集內閣成員開會。

 會議主要內容是宋應星的任命問題。

 除非有極特殊情況,否則他不會直接繞過內閣任命官員。

 這麼做不但遵守了朝堂規則,還能幫助宋應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為什麼這麼說?

 試想一下。

 假如大明朝是一個規模十分龐大的集團公司。

 崇禎是公司董事長,六部衙門是六個分公司,六部尚書是各分公司一把手。

 崇禎直接任命宋應星為分公司部門經理是什麼行為?

 在其他人眼裡這是空降行為。

 現實生活中。

 分公司員工對待總公司空降來的部門經理會持懷疑態度,懷疑他的能力到底行不行。

 更有甚者。

 被空降部門有望晉升的人會仇視空降領導,認為空降的領導頂替了他的位置。

 為了報復,他會在接下來的工作過程中使壞。

 這便是空降會遇到的阻力和麻煩。

 但是...換個方法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當分公司一把手介紹新部門經理時說:這是我從總公司挖來的人。

 其他員工會怎麼想?

 員工會覺得分公司一把手牛叉,能從總部挖人。

 同時還會覺得被挖的人肯定有本事,否則一把手不會挖他!

 二者事件相似,結果卻天差地別。

 現代公司情況已然這麼複雜,古代朝堂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崇禎穿越後慢慢發現,很多事不是想做就能做,需要看大臣臉色。

 用對了大臣,事半功倍。

 用錯了大臣,事倍功半。

 為了能讓宋應星順利入職,崇禎決定和內閣成員做一筆交易。

 “李閣老正在湖廣一帶賑災追繳賦稅欠款,湖廣被免職的大小官員有數十位,諸位可有合適人選?”崇禎開口詢問。

 範景文率先說道:“臣舉薦幾人。”

 “臣也舉薦幾個成績優秀的貢生!”方岳貢和邱瑜跟著舉薦。

 崇禎也不考察,全都同意。

 他不怕這些人裡面有奸臣,地方上的奸臣最多為禍一方,影響不了大局。

 怕就怕朝堂上有影響大局的奸臣。

 不同人眼裡的忠奸標準不一樣。

 百姓覺得貪財者為奸,不貪者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