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秦良玉之功

“願意留在關中安家的,每人十兩安家費。另外根據上中下不同屬性的田,撥給士兵少則二十畝多則一百畝,以供耕種。”

 “安家第一年發全額餉銀,第二年發半額餉銀,從第三年開始只發糧餉不發軍餉。”

 在眾人的爭吵聲中,崇禎拍板做了決定。

 對於軍屯,他早有規劃。

 軍屯前期的目的是穩定邊關局勢,增加當地人口。

 中期主要是減少朝廷開支。

 後期人口足夠多時,除了少數邊關繼續搞屯田外,剩下的全都變成民田進入市場流通,刺激經濟發展。

 “陛下,”方岳貢站出來詢問:“屯田沒有問題,就是不知道田從何來。”

 “關中各地此前有不少軍田,收復關中後這些軍田也被收歸朝廷,就讓士兵們種這些田吧。陝西那邊的軍戶制度,也可以考慮廢除了。”崇禎猶豫片刻後說道。

 他此前雖然宣佈廢除戶籍制度,但並不是在全國各地同時廢除,而是逐地逐行業廢除。

 除了北直隸外,其他各地尚未正式廢除軍戶。

 原因很簡單,牽扯的利益太廣了...

 軍戶的軍官大多世襲,普通士兵基本沒有上升空間。再加上軍戶待遇低,被軍官壓榨,所以每年都有大量士兵逃籍。

 神操作來了!

 軍官面對逃籍情況不但不會上報,反而會繼續壓榨其他士兵,迫使他們逃籍。

 因為士兵逃籍後,軍官能得到他們的土地。

 久而久之,這些軍官就成了當地的地主,沒有逃籍的士兵成為佃農。

 閻應元為什麼能順利地在宣府廢除軍戶?

 因為那裡是失地,朝廷收復後可以一切從零開始。

 現在陝西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其實廢除軍戶制度在北方各省執行起來問題都不大,建奴入關劫掠了北直隸和山東,流賊席捲襲擾了河南,陝西和山西。

 這些地方軍戶十不存一,軍官不是死亡就是有罪之人。

 難就難在江南!

 當政策的大棒落到軍官出身的地主身上時,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