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寫小說 作品

第579章 遊牧部落的後勤問題

歷代中原王朝,北上草原攻打遊牧部落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後勤!

 孫子兵法有云,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打勝仗的前提是讓士兵和戰馬吃飽肚子,否則必敗!

 蒙恬北擊匈奴時,關中運往前線的糧食大約是每兩百擔。

 也就是說,每一百擔糧食只有兩擔真正運到了前線,剩下的九十八擔糧食都在運輸途中被人畜吃掉了。

 漢武帝北擊匈奴為什麼會耗空國庫?

 因為戰馬吃的太多了!

 戰馬和人一樣,需要吃飽且吃好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只給戰馬喂草的話,戰馬的體力和爆發力都會出現問題。

 所以在餵養戰馬會在草束裡添加小米,豆類,高粱等糧食,甚至還要在水裡面還要加入少量食鹽。

 漢代每匹戰馬每天會吃掉六人份的糧食!

 直至公元前194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了有“牧草之王”美稱的苜蓿(屬豆科植物),戰馬消耗糧食的問題才有了些許緩解。

 到了唐代,中原王朝的輜重問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得到了解決。

 唐軍遠征時除了讓邊民運糧外,還會讓沿途各番邦會提供糧草。

 其次隨軍作戰的唐協軍(僕從軍)多是遊牧部落出身,每次出動時自帶後勤並供養唐軍。

 劉肇基身為軍人,對後勤輜重問題了如指掌。

 他清了清嗓子站起來對著閻應元說道:“當年蒙古騎兵西征時的軍糧主要是奶疙瘩(奶酪)和肉乾,這兩樣東西重量輕且特別抗餓。尤其是奶疙瘩,吃的時候不用生火,大大減輕了後勤輜重的壓力。”

 (肉乾主要是風乾肉,由於沒有水分所以十分堅硬無法直接吃,吃的時候需要用開水煮泡。)

 “其次蒙古騎兵一人多馬輪流騎行,且戰馬多為母馬。渴了用馬奶代替水,這樣大軍行軍時就不用燒水喝了,不但能做到隱蔽行軍,同時再次減輕了後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