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大明的朝貢體系

朱和垿...

 範景文把這個名字在心中默唸了幾遍後拱手道:“政興人和,四海有垿(序),果然是好名字!陛下大才,臣等佩服。”

 “臣等自愧不如!”

 在範景文的帶領下,內閣成員開始拍馬屁。

 崇禎也不拒絕,坐在龍椅上坦然接受。

 接受拍馬屁也是對大臣忠心的一種認可。

 等眾人拍完馬屁後,崇禎問道:“幾位有事嗎?”

 範景文和方岳貢,邱瑜交換眼神後說道:“回陛下,臣等此番前來是為了陝西降將一事。”

 “事關他們的兵權?”崇禎又問。

 “是,”範景文向前邁了一小步,“臣以為如果不加以干涉的話,會有復叛的風險。尤其是劉芳亮和賀錦,此二人兵馬最多,一旦復叛後果也最嚴重。”

 “所以...內閣提議削弱他們手中的兵權。”

 崇禎笑呵呵得問道:“這是誰的主意?”

 “沒有誰的主意,是內閣商議的結果。”範景文回答地滴水不漏。

 內閣首輔李邦華不在京師,他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所以在處理公務時均用內閣的名義,這樣有功可以一起領,有過也能一起擔。

 看著沒有一絲破綻的範景文,崇禎忽然想起了一個人:趙貞吉。

 趙貞吉是南宋丞相趙雄的後人,二十歲中舉人,二十七歲中進士,有大明不粘鍋之稱。

 範景文的本事雖然比不上趙貞吉,卻也差不了多少。

 崇禎臉上笑容很快消失,他站起身質問道:“你們內閣商議了半天,就商議出這麼個餿主意?”

 餿主意?

 範景文覺得這個詞像巴掌一樣打在他的臉上,讓他很是難堪。

 “陛下,”範景文躬身施禮:“現在李闖賊已死,張獻賊也已遁入深山不知所蹤。各地雖然還有一些小規模的民變,但大明朝總體上已經穩定下來。”

 “內閣此舉是求穩為上,沒有夾帶私貨。”

 範景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告訴崇禎,大明朝文臣武將雖然不合,但他們沒有任何針對武將的意思,請崇禎不要多想。

 崇禎嘆了口氣:“範尚書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