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寫小說 作品

第500章 攻守易勢之戰(下)

明朝末期,邊軍騎兵陣型大致有兩種。

 這兩種陣型的發明者分別是戚繼光和孫承宗。

 以單個騎兵營為例。

 戚繼光的騎兵營十二人為一小隊,三個小隊為一旗隊,三個旗隊為組成一個百人隊,設百總。

 四個百總上設一名把總,兩個把總上面設一名千總。

 一個騎兵營共有左,中,右三個千總。

 三個千總下面的騎兵武器略有不同,分純隊和花隊。

 純隊的意思是所部兵馬配備了相同的武器。

 花隊指所部兵馬分別配備了不同武器。

 戚繼光十二人的騎兵小隊隊長配背旗一面,旗杆一根,一把戚家刀,一張弓,兩條弓弦外加三十支箭。(甲冑及其他輔助裝備不再贅述。)

 小隊長下面的左右伍長不配弓箭,只攜帶戚家刀和鳥銃。

 鳥銃的彈藥補給量非常大,有三百顆鉛彈和對應的火藥,另外還有五根備用火繩。

 伍長下面有快槍手,鏜鈀手,刀棍手和大棒手。

 快槍手(加長版三眼銃)不配弓箭配腰刀,刀棍和大棒手不配腰刀配弓箭。

 鏜鈀手則是既不配腰刀也不配弓箭,而是隨身攜帶六十支火箭,遇到敵人後將火箭架在鏜鈀上作為遠程武器使用。

 孫承宗的騎兵營簡化了許多,以二十五人為一隊,一半用火器一半用弓箭。

 火器以三眼銃為主。

 理論上來講戚繼光的騎兵陣型更好,不但進可攻退可守,甚至能打攻堅戰。

 但是...

 這種騎兵陣型需要大量的時間訓練磨合,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威力。

 明末戰事頻繁導致士兵傷亡增加,朝廷不會給新兵那麼長的時間和精力訓練,所以這種陣型跟著戚家軍一起隕落了。

 孫承宗的騎兵陣型簡單易學,逐漸成為了明軍邊軍主流陣型。

 李性忠的騎兵使用的是孫承宗的陣法。

 正在逃跑的明軍聽到三眼銃後,立刻抬頭。

 士兵們看向小隊長,小隊長看旗總,旗總看百總,百總看把總,把總看千總。

 在幾位千總的注視下,李順祖中軍大旗在原地兜了一圈,然後加速衝向來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