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萌芽的標誌是什麼?

 僱傭關係的出現。

 歷史上明朝中後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當時紡織業十分繁榮。

 南方部分地區的紡織業已經由簡單的家庭手工作坊發展為小工廠。

 作坊主出資出設備,老百姓出力。

 既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資本主義萌芽雛形。

 未能發展成資本主義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思維的侷限性外,還有朝廷的打壓。

 首先是商稅。

 當時商稅重的原因不是朝廷徵稅多,而是各個地方吃拿卡要的費用高。

 朝廷每入賬一兩商稅,各個地方私吞的費用會高達二兩銀子甚至更多。

 用世宗的話說就是他們拿兩百萬,朕拿一百萬。

 以揚州商人為例。

 商人通過運河將一船貨物運往北京,期間要經過南直隸,山東,北京三個行省。

 而這三個行省下面又有很多府州縣。

 每個地方官府都會在沿途設卡,索要過路費,過河費等各種費用。

 地方收到這些錢後不會將錢上交朝廷,而是留作私用。除了填補往年的虧空,大部分都被官吏貪汙了。

 未能發展成資本主義的另一個原因是朝廷政策。

 歷朝歷代都重農抑商,一旦經商就不允許進入仕途(清代揚州鹽商除外)。

 這項政策讓很多士紳不敢直接涉足商業。

 而他們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錢財和生產資源。

 崇禎要改變現狀就需要對症下藥。

 乾清宮外的空地上。

 在崇禎,周皇后,懿安張皇后的注視下,內廷的宮女踩動踏板,飛梭織布機快速運轉起來。

 隨著梭子左右來回穿梭,經線與緯線摺疊交錯,布匹開始成形。

 一刻鐘後織布機上的紡線耗盡,一塊不大的布匹紡織完成。

 周皇后目瞪口呆的看著紡出來的布,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陛下,這...這就織完了?”

 崇禎嘴角上揚:“不錯,這就是飛梭織布機的厲害之處。”

 周皇后還是不敢相信,她上前幾步來到織布機前面,將布匹拿在手中仔細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