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明亡於萬曆

攪吧,攪的越亂越好!

 崇禎看著跪在地上的王弘祚,心中的殺意泛起了滔天巨浪。

 為什麼後世有明亡於萬曆的說法?

 究其原因是萬曆常年不上朝導致黨爭四起。

 黨爭從萬曆到崇禎,愈演愈烈!

 萬曆之前,黨爭也存在。

 嘉靖年間的黨爭是嚴黨,清流和閹黨。

 隆慶時期的黨爭來自幾位內閣成員之間。

 到了萬曆年間,由於他不理朝政,導致皇權失勢。

 朝廷處於半停擺狀態,緊接著貓貓狗狗什麼的就都冒出來開始明爭暗鬥。

 或許有人會問,內閣不是替皇帝辦公的嗎?

 只要內閣首輔盡心盡力,朝廷一樣運作。

 然並卵!

 留中制度就是萬曆發明的。

 奏疏擱置、延後處理,不表態,一直拖!

 張居正死後,留中制度被髮揮到了極致。

 其他的事務不處理就算了,官員任免也被留中。年邁的官員無法告老還鄉,沒能力的卻被繼續留任。

 時間久了,很多官員直接不辭而別。大明朝官員本就不多,萬曆時期官員去了將近五分之一。

 朱庚當了三年首輔,愣是沒見過萬曆的面!

 德高望重的內閣首輔葉向高,在擔任首輔期間都絕望了。

 太子朱常洛八年沒有老師授學,葉向高屢次上書請擇名師,萬曆全都留中。

 直接結果是泰昌和天啟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崇禎就更別提了。

 有他爹和他哥做榜樣,他能強到哪兒去?

 先天能力不足,後天教育沒跟上。天啟和崇禎都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帝王術培訓,再加上沒有自己的班底,很難應付朝堂上那幫老狐狸!

 天啟還算有天賦,重用魏忠賢的閹黨打壓東林黨,暫時將朝堂安定下來。

 崇禎可倒好,在沒有樹立根基之前,直接把魏忠賢和閹黨滅了!

 魏忠賢倒了,他一人怎麼可能鬥得過那幫老狐狸?

 最終,明亡於黨爭!

 黨爭!黨爭!不是要黨爭嗎?

 那就讓你們爭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