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奇襲武隆縣

“奶奶,黃草山各個咽喉要道均為失守。輜重兵已全部派出,給各部補充箭矢,並收集傷亡情況。”黃草山山腳下,馬萬年向秦良玉彙報軍情。

 秦良玉點了點頭,有些疑惑的看著那些正在敗退的大西士兵。

 在她的印象中,張獻忠的部隊應該沒有這麼不堪才是。

 為什麼一觸即潰呢?

 “啟稟總督大人,曾英率水師大勝流賊,殺敵千餘,焚燬敵船十數艘,流賊敗退。”就在秦良玉思考的時候,傳令兵送來了水師勝利的消息。

 水師...

 等等!

 秦良玉急忙拿出地圖,看向長江上游。

 “涪陵的上游是長壽,長壽的上游是重慶...”

 “不對...嚴格來講涪陵的上游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長壽,一個是武隆!”

 “翼明,武隆縣水師有多少戰船?”秦良玉看向自己的侄子。

 秦翼明皺著眉想了想:“戰船並不多,只有十餘艘,不過...”

 “不過什麼?”秦良玉忙問。

 “武隆縣商賈雲集,有很多商船,據說有近百艘。”

 秦良玉冷汗直冒,她終於意識到流賊為什麼進攻不積極了。

 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進攻,而是牽制她的主力。

 尤其是水師。

 流賊一旦拿下武隆縣,就能乘坐商船來到水師身後。前後夾擊下,水師就算沒有覆滅,也會元氣大傷。

 沒了水師的牽制,張獻忠就能放肆的登陸作戰,進行各種迂迴包抄!

 想到這,秦良玉發出軍令:“傳令讓水師退到長江與烏江交匯處以西的位置,其餘各部固守黃草山。”

 下達軍令後,秦良玉看著望江關方向喃喃自語:“曾英啊曾英,希望你能及時撤退!”

 ......

 武隆縣城外,一支由幾百人組成的馬隊緩緩走來。

 守城門的士兵見狀立刻緊張起來,他們紛紛拿起武器,張弓搭箭對準了假扮成商人的高文貴。

 “站住,幹什麼的?”一個明軍伍長問。

 高文貴拱手道:“回官爺的話,我們都是經商之人,這是路引。”

 大明朝廷規定,平民出行不得超過出家門百里,否則須到地方縣衙申請“路引”。私自出行者,關卡查獲後押送回鄉,杖八十。

 這個制度雖然在明朝中後期名存實亡,但商人還是需要申請路引避免各種不必要的麻煩。

 明軍伍長接過路引後頓時一愣:“從涪陵來為何不走漕運(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