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寫小說 作品

第256章 以兵代賑,以工代賑

皇極殿內,文武百官各抒己見。

 這種事犯不上爭吵,所以平日裡朝堂上互相指責打罵的場景並沒有出現。

 商議了一會,崇禎拍板確定了孫傳庭的諡號。

 “贈孫傳庭為太子太保、追封平遠伯,賜諡號忠武,列祀旌忠祠。”隨著王承恩唸完旨意,對孫傳庭的封贈也告一段落。

 緊接著。

 戰死的前山西總兵官周遇吉,前宣大總督盧象升,前薊遼督師孫承宗...等人皆被封贈。

 至於被處死登萊巡撫孫元化和前陝西總督鄭崇儉,崇禎則沒有給他們進行平反。

 此二人是他親自下令處死的,如果給他們平反,就等自己打自己臉。

 身為大明皇帝,他不要面子嗎?

 身為皇帝,有時面子比性命還重要!

 至於平反的工作,他已經悄悄記在心裡,留給朱慈烺去做。

 屆時這位大明皇帝既能籠絡人心,又能穩固皇位,一舉兩得!

 短短一個多時辰的討論,讓朝堂上的氣氛越來越壓抑。

 尤其是與這些被追封之人交好的人,他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高興的是,朝廷和皇帝沒有忘記他們。

 難過的是,他們都死了。

 他們為大明而死,為大明而亡。

 如果這些人都還活著,大明朝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雖不是中興之治,至少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無法猖狂,遼東建奴也不可能將明軍逼回關內。

 等朝堂再次恢復平靜後,李邦華一臉嚴肅的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本奏。”

 “准奏。”崇禎坐在龍椅之上,假裝毫不在意的說道。

 “遵旨。”

 李邦華拱手說道:“今內有賊寇,外有韃虜。天災不斷,人禍不息。”

 “朝廷雖然免了全國的田賦,但還是有很多地方顆粒無收,導致餓殍遍地。臣與內閣幾經商議,決定用賑災之法平復流民。”

 賑災?

 朝堂上更加安靜了。

 賑災可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