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齊聚密雲

大帳內,安靜異常。

 除了范文程,在場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的盯著地圖上的昌平州和居庸關。

 尤其是多爾袞,一股莫名的壓力壓在他身上,讓他無法呼吸。

 怎麼辦?

 三條計策,選哪一條?

 第一條最穩妥但也最窩囊。

 從牆子嶺入關後只與明軍騎兵打了一場小仗,然後就退出牆子嶺,從繞道草原去往宣府。

 這要是傳出去,正白旗的威風何在?

 第二條計策雖沒有那麼窩囊,卻也讓人窩火。

 就算他拖住了黃得功主力,多鐸也順利攻下宣府。等到退兵時,他還是一無所獲。

 第三條計策風險大!

 成功還好,一旦失敗,大清三五年之內都緩不過來。

 因為,旗人太少了。

 多爾袞深吸一口氣,再次問道:“範先生有什麼建議?”

 正打算離開的范文程暗暗罵了一句,他只負責出謀劃策,其他的一概不參與。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背黑鍋。

 每次出謀劃策他都出三條計策,具體選哪一條由旗人自己定。

 贏了,是他技高一籌。

 敗了,則與他無關。

 因為,是旗人自己選的。更何況計謀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可能是將領,士兵,糧草,天時,地利等等...

 見多爾袞發問,范文程不好直接拒絕,只能模稜兩可的說道:“我不知道睿親王想要什麼結果,所以不好建議。”

 多爾袞何等老練,瞬間明白了范文程的心思。

 其實這也不能怪范文程,畢竟他只想自保。

 又想了一會,多爾袞再次問道:“本王的顧慮還是糧草,就怕耗不過明軍。如果選擇第三條計謀,範先生還有沒有籌糧的好辦法?”

 范文程心裡鬆了口氣,他假裝掐指一算,悠悠說道:“根據節氣,昌平州一帶的夏糧已經成熟。北京一帶雖有旱情,卻也不至於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