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寫小說 作品

第126章 百姓是被官商勾結逼反的

“不妥,實在不妥!”

 皇極殿內,戶部尚書方岳貢正在極力勸阻崇禎皇帝。

 “陛下免全國一年田賦也就罷了,如果再免了徭役,地方衙門的一應所需都需要朝廷供給,這將是一筆龐大的支出!按照國庫目前的存銀,根本不夠一年使用!”

 “我朝稅賦起運和留存比例大概是五五開,現在地方沒有留存,國庫存銀不足一千萬兩,地方沒錢需要從國庫支取,這些錢最多用到十月份就沒了!”

 內閣首輔李邦華也勸:“陛下慎重,國庫和內廷的錢加起來也只能使用一年。如果明年夏糧徵收不及時,又將面臨無錢可用的窘境。徭役銀加起來有百萬兩之巨,雖然不多,卻能救急!”

 範景文和邱瑜也碎碎唸的勸個不停。

 吳三桂走後,崇禎與內閣商談吏治和經濟問題。

 在談吏治之前,他率先把刀子砍向了徭役。

 整頓吏治的目的無非是治理貪腐。

 貪從何來?

 官員貪腐的途徑大多隻有一條:藉著收繳賦稅的機會,橫徵暴斂,私自加派。

 朝廷讓收一兩,他們收三兩。朝廷沒有這部分稅收,他們巧立名目加派。

 想改革吏治解決貪腐,必須先把貪腐的途徑掐死。

 就像他穿越前的農村貪腐問題,不交公糧後,與公糧有關的貪腐問題瞬間消失。

 “你們不要再勸了,朕決意整頓吏治和貪腐。先從京師開始,一個月後如果沒有成效,朕全聽你們的。”

 內閣見狀沒有辦法,只能暫時同意。

 其實李邦華也想知道皇帝方法是否奏效,如果有效的話他會立刻安排全國效仿。

 “吏治是誘因,流賊屢剿不絕的根本原因是官商勾結!”崇禎盯著四位閣臣,若有所思。

 李邦華不明所以,急忙拱手:“請陛下示下!”

 緊接著,崇禎把他掌握的情況詳細的說了出來。

 歷史上。

 明末的糧食總體是夠吃的,除了災害嚴重的地方,其他地方糧食都有富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