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攻防推演

“李閣老,吳三桂到哪了?”乾清宮內,崇禎淡淡的問道。

 “回陛下,流賊圍城前吳三桂已從山海關出發,按照每日行進百餘里估算,此時應該到了撫寧一帶。”

 崇禎點點頭,慢,意料之中的慢!

 吳三桂為什麼走的這麼慢?

 作為一個政治投機犯,慢就對了!

 歷史上,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他火速領兵入衛北京。三月十六日吳三桂率軍到達山海關,上書說需要五天時間安置百姓,然後才率兵西進。二十二日兵至玉田(唐山)一帶,這時獲得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

 如果說沒到山海關之前,怕隨行的百姓被身後的八旗兵屠戮。吳三桂率領精銳墊後這個藉口,勉強還說得過去。畢竟他麾下多是遼人,因長期與八旗兵作戰,雙方仇恨頗深。如果不顧遼民死活,部下極有可能兵變。

 但是...

 入關之後他完全可以親率精銳,趕赴北京。

 然而吳三桂故意拖延時間。

 寧願讓其他各路兵馬先行與李自成一戰,而後坐收漁翁之利。既保全了自己的實力不受大損失,又能與各路總兵分享“勤王”之功。

 或者等李自成攻陷北京,見風使舵!

 無論他想幹什麼,目的只有一個:保存實力!

 對他來說明廷,順軍,八旗兵三個選項,誰能讓他保存實力,他就選誰。

 所以他不急著勤王,哪怕他親爹吳襄被困在京師,也沒有加快行軍速度。

 狗東西夠狠!

 吳三桂行軍緩慢還有一個原因...

 己巳之變時袁崇煥來的快,死的也快,關寧軍心寒了。

 崇禎根本沒腦子,袁崇煥該死,但不該那個時候死!

 不過崇禎不怕吳三桂不來,只要守住京師,保住自己的小命,吳三桂早晚得來勤王。

 他固然控制了關寧軍,但是關寧軍與建奴有世仇,想投降必須找個藉口。

 否則名不正言不順,是不義之師。

 歷史是吳三桂投降時喊得口號是: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

 現在他的一家老小都在北京活的好好的,沒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