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禹 作品

第四十章 坑殺風波(第2頁)

 戰爭很快便結束了,卯軍這邊死傷無數,領軍的也非常剛烈,直到殺得身體力竭,後引劍自刎,而隨後的其他殘餘紛紛棄械投降,所獲俘虜約一萬多眾。

 身躺在燕兒的懷裡,假裝身死的曉山,非常清楚的聽到戰勝的歡呼,但他卻不敢有所出聲,他雖閉眼,但明顯感覺到一直有淚水滴落在他的臉上,他悄悄眯著眼偷瞟一下,看到燕兒杏紅的淚眼,皓潔的臉龐垂著珍珠般的淚珠,泣聲像若耶溪中溫柔的流水,他雖然不忍,但也不想敗掉計劃,心中暗歎一下,繼續他的裝死。

 滿身血腥味的徐榮走來,安慰道:“燕兒姑娘,別傷心啦,孝義候他雖死猶榮,他是咱們大荊的英雄”。

 “不”燕兒悲慼地大聲道“他不是孝義候,他是孟曉山,孟曉山才是大英雄”,燕兒千言萬語想為孟曉山翻證,想還他的真相,這是他的榮譽。可是,這會兒的孟曉山大為後悔當初沒告訴燕兒他的計劃,他本想英勇‘就義’,然後在戰亂中悄悄逃去,造成一個‘戰死而無屍’的結局,但他萬沒想到,自燕兒奔來後,卻一直守在他身邊,即使來敵也不離他左右,弄得他難有機會。而此時,燕兒卻大白於人,唉唉....

 徐榮聽不懂什麼意思,雖疑惑,只以為是燕兒姑娘傷心過度胡言亂語,他心中可憐她,同時也悲憤沒保護好皇上的心喜之臣,大怒地下令道:“傳我命令,這一萬卯兵俘虜,坑”。一個簡單的‘坑’字,決定了他門的命運,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在這個世界,坑殺俘虜雖然不會被眾人支持,卻沒有人反對,偶爾出現這些情況頂多是敵敗的一國口頭譴責,沒什麼大不了的。投降的一方也是碰運氣的,運氣好的就安心地做一回俘虜,顯然這次投降的卯兵很不幸運,他們撞在了槍口,他們是不幸的。

 燕兒彷彿沒聽到似的,全無任何反應,好像她也恨不得殺盡這些卯兵為曉山報仇。

 遠處一片曠地,數千的士兵正在挖坑,多不一會兒,一個四方的大坑就體現出了壠闊。被俘卯兵也都看到這個四方坑,他們意識到迎接他們的是被活活埋死,他們一個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哭泣求饒,吶喊求爺,好不悲傷悽慘。

 躺在燕兒懷裡的孟曉山此刻正在焦急之中,他焦急的是卯兵非他所殺,卻要因他而死,這可是數萬條的人命啊,他怎能不動容。遠處,清晰地聽到一隊士兵正在趕著俘虜卯兵往坑邊走,而那邊還傳來了砍人的叫聲,明顯是在將人殺了往坑裡添,甚至還有活活被扔到坑裡。

 坑殺,又稱阬殺,是指古代軍隊打仗,將敵軍俘虜殺死後把屍體堆積起來的行為。史家一般將坑殺這個詞用作譴責,指屠殺無辜,如大規模殺俘和殺平民。有人往往望文生義,以為坑殺是活埋的意思,是不正確的。咱們華夏古書中往往有描述坑殺後屍體堆積如山的描述,例如慕容垂在看到參合陂之戰中被北魏坑殺的燕軍將士的遺骸,堆積如山,鬱憤而死。可見坑殺根本不是僅僅活埋的場景。以長平之戰為例,白起也是不可能活埋四十萬人,而投降的趙軍不加以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