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 作品

第446章 鬥雞風波:為什麼郈氏家族也對季孫意如恨之入骨?

這事很快就傳到了魯昭公耳朵,但魯昭公盤算了半天,覺得這裡面根本沒自己要抓住的機會,最多算是一個潛在機會。

 看看吧,也許可以利用,但現在絕對不是時機。

 只要功夫深,不怕鐵棒磨不成針。魯昭公需要更多的機會,也許更多的機會疊加起來,就成了真正的機會。

 魯昭公命親信,四處收集不利於季氏家族的任何信息。

 “哪怕是季氏上茅坑沒拉出屎來這樣的事,也要及時報告寡人。”魯昭公叮囑道。

 於是,又有一件事第一時間傳到了魯昭公耳朵。

 這是郈氏家族與季氏家族之間的事,也是前面提到過的,兩隻雞的事。

 原來,當時魯國有一項流行於上層社會的娛樂活動,鬥雞。

 關於鬥雞,史料記載最早是紀國有一位叫紀緡子的為周宣王養過鬥雞,還誕生了呆若木雞這個成語。

 這個故事,我們在很久以前在講到紀國時講了,這說明鬥雞在中國至少有了二千八百年曆史了。

 據說,中國是世界最早馴養鬥雞的國家之一。到唐朝時鬥雞非常流行,但主要是在上層社會。

 到了北宋時,鬥爭開始在民間興起,最終形成了“中原鬥雞、漳州鬥雞、吐魯番鬥雞、西雙版納鬥雞”這中國四大民間鬥雞。

 鬥雞當然是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不光是鬥雞,還有走狗、賽馬、蹴鞠、投壺等,也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如今各地都在發揚傳統歷史文化,相信鬥雞也肯定被深挖了出來。這可能要比搶什麼歷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地、安葬地之類的要有意思。

 據說,唐朝在唐高宗時,有兩個王爺鬥雞比賽,這場比賽應該能評上古今中外鬥雞界之榜首。

 兩個王爺,一個是沛王,一個是英王,兩人都將這次鬥雞視作人生最重大事件。不但設置了高昂的獎品,還動員了幾乎滿朝文前去觀戰。

 其中沛王更是請出了當時大詩人王勃助戰,具體是請王勃為自己的鬥雞寫一篇檄文,以聲討英王的鬥雞。

 這簡直就是將這場鬥雞比賽完全當成兩軍交戰的節奏!

 王勃欣然領命,為沛王洋洋灑灑寫就了一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鬥雞檄文。由於王勃文采過於激揚,這裡引用一段: